所有人都很好奇,川普仍然是2017年首次上任的那一位政治素人總統嗎?他的交易式外交風格會改變嗎?(美聯社)
11月8號,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日僅僅三天後,國際關係學會年會在台中舉行一天,會長楊三億教授精心設計了這個緊扣時事、卻避免預測結果的主題(2024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與意涵)。很多台灣民眾,無論是為了個人投資、事業經營,或僅僅是期待一個穩定的未來這麼簡單的心願,現在都可能不免感到焦慮吧?
原因是: 川普又回來了。
川普仍然是2017年首次上任的那一位政治素人總統嗎?他的交易式外交風格會改變嗎?圍繞在他身邊的幕僚仍有敢發出諍言的的菁英、幫助修正川普的粗獷作風、抑或只剩下唯唯諾諾聽命行事的一群了嗎?最重要的是,他對台灣、中國、乃至兩岸關係的看法與作法仍然一樣嗎?
圓桌論壇由中研院政治所創所所長吳玉山院士主持,四位教授與談。
淡江大學戰略所李大中教授認為,川普從2016年以來都沒有改變過,從川普的競選語言,可以看出他的中心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誰也不能占美國的便宜。李大中教授提醒「別低估川普說到做到的決心」!
成功大學政治系系主任陳欣之教授,事先製作了投影片,提出大量的數據 指出,美、中已經進入權力轉移的關鍵時刻,美國的戰略特點有:內部極(political polarization)與霸權地位焦慮(status anxiety),從善霸(benign hegemony)轉變為脅迫霸權(coercive hegemony),癱瘓國際制度以維持權力優勢;剝削從屬盟邦以分擔安全壓力;吸融他者能量以壯大美國霸權。陳欣之教授向現場觀眾提出一個有趣的疑問:美國會成為關鍵時代扭轉乾坤的絕世梟雄呢?還是會顯現出脅迫霸權的真面貌?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連弘宜教授提出「價值」與「價格」的概念,認為美國拜登總統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支持俄烏戰爭,是為了價值,而川普秉持的是價格。川普上任後會著重經濟與科技,因為悠關國力,也是對抗中國的重點領域。不過,連弘宜教授也承認,歐盟各國也日漸偏離價值了。還有,川普雖然強調他與普京的個人關係良好,要改變美俄關係,恐怕不容易,因為美國社會普遍對俄國印象不佳。
任教於台大政治系、也是歐洲科學院院士、兼台灣歐盟中心主任的蘇宏達教授分析,川普領導的美國和歐洲與歐盟會有四個衝突點:自由貿易、氣候變遷、數位治理、多邊主義。美國的「脫鉤」策略與歐盟的「去風化」策略,原本都有一些彈性,川普上台後,妥協的空間恐怕就沒有了。支持川普的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提出千頁的《2025計劃》,建議把一萬名公務員換成忠心支持川普政策的人,若真這麼做了,美國政府內專業文官的制衡力量會大幅衰弱,政策也就會更粗暴,至少前兩年的政府運作會非常的顛簸;世界體系也會破碎化。
進入Q&A,一位觀眾提問:「你們剛剛對於川普上任後的評論,都那麼悲觀,能不能請你們說一些比較樂觀的面向?」
大家爆出一陣笑聲,因為幽默的吳玉山教授之前串聯四位教授見解的簡短用語是「 悲觀」「 更悲觀了」「 越來越悲觀了」, 已經為這個嚴肅的主題帶來了歡樂的氣氛。但是,四位教授回應現場發問時,卻無人能舉出川普上任後可能帶來的樂觀面向,唯有李大中教授開玩笑說,可能只有媒體會感到欣喜吧?因為未來天天會有很多新聞題材。
因為是國關學會,四位教授主要發言都採取觀照全球的視角,但是年會在台灣舉行、觀眾又絕大多數是台灣居民,大家不可能不聯想到川普捲土重來對台灣未來的衝擊。提出「脅迫霸權」的陳欣之教授又創了一個「脫鉤危邦效應」的概念,提醒我們要小心;蘇宏達教授則用了一個比方:「台灣跟著大哥走,但大哥之前的道路,我們看不到,有可能跟不上,若是他急轉彎,我們可能撞的頭破血流. . . 」
也許有一個面向值得我們樂觀,就是川普似乎沒有改變,而執政黨對他的風格與目標並不陌生,同樣的試卷再答一次,也算準備過了,台灣可以考好一點了吧?
※作者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