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示意圖(Paul Holloway@CC.BY 2.0)
「公司餐會」這個習俗就是儒家傳統與韓國特質持續交會、衍生出的現象之一。我剛到韓國那幾個月,這種習俗帶給我最多職場上的摩擦。事後我發現,原來我上班第一個週五、團隊為我舉辦的那場瘋狂歡迎會並非特例。那只是韓國職場聚會的常態。
有關喝醉酒這件事,西方人一點也不輸給亞洲人。只是,我很快就發現,亞洲人不是平白無故喝醉酒,或者,套句他們的說法,這叫「飲酒文化」。亞洲人喝醉酒是為了增進辦公室裡的團隊合作、提升生產力,在同事之間建立真正的情誼。這種現象最讓西方人困擾的不是無節制的飲酒,而是公私領域界線的瓦解。在韓國的公司餐會上,煤炭爐上的美味牛肉滋滋作響、綠瓶燒酒一罐又一罐乾掉、你來我往地敬酒、說笑打鬧,當然,還要續攤K歌,彼此的感情因此鞏固起來。隔天到辦公室,大家帶著同樣的宿醉,在吸菸區互相安慰。有個現代主管對我說:「每個人都一樣醉,每個人都一樣。」如果你沒喝醉,或不肯喝,就會害其他人不自在、破壞和諧,讓他們覺得你自命清高。公司餐會背後的驅動力是韓國社會永不停歇的競爭。喝酒的人常會問酒伴:「你喝了幾瓶燒酒?」另一個人也許會神氣地回答:「四瓶!」
問話那人就會還以顏色:「每個小時四瓶嗎?」
在這類餐會上,現代汽車主管把韓國受薪族的悲哀表露無遺:上班早、下班晚、上司嚴苛、終身為同一家公司賣命、臨時被派到海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數目字、被吼被罵、拚命賺錢支付孩子的補習費和一流大學的學費。聽起來或許很可悲,但大家都一樣。餐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參照點、同樣的文化與經歷、同樣的夢想與失望,從中產生對彼此的愛。更廣泛來說,這種飲酒文化在不同世代的韓國人之間創造出一種國家的凝聚力,而這也是韓國人眾志成城、帶領國家走出貧窮的原因之一。
雖然現代汽車與韓國這種餐會與飲酒文化明顯對個人與社會健康造成威脅,但我終究理解了它的價值。再者,坦白說,時下的餐會已經溫和許多,也不像過去幾年以前那麼頻繁,算是改善了些。不過,雖然我終於明白韓國人為什麼那樣喝酒,為了拯救我的肝臟、我的婚姻和我的信仰,我還是得想辦法閃躲。
我們國際公關團隊招待來自穆斯林國家的記者時,我的部屬和那些幾乎從現代成立之初就在穆斯林國家做過生意的主管都知道,餐宴上不能提供酒品。我們不希望讓記者們處於不得不拒絕我們招待的酒的尷尬處境,因為那代表拒絕我們的誠意。這種行為在穆斯林和阿拉伯傳統裡是重大錯誤,在韓國也一樣。因此,除非穆斯林記者來自比較西化的阿拉伯國家,比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而且主動開口討燒酒喝,否則宴席上絕不會擺酒。韓國人很容易理解喝酒違反回教教義,因為那是規則,你照做就對了。
可是他們比較難理解,基督教雖然不禁止喝酒,卻不鼓勵喝醉。在韓國的飲酒文化裡,喝酒哪能不醉? 不然幹嘛喝? 我的立場特別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很多韓國人,包括我很多同事,也上基督教教堂。
基本上,我剛進現代的時候,跟同事之間常出現以下對話。
我:「我不想喝醉。」
韓國籍同事:「為了健康?」
我可以點頭稱是,或編出理由,但那是謊話,違背我的信仰。我也可以告訴他們我的遺傳傾向,以及我酗酒父親的往事。我父親每天晚上喝一打啤酒,時間長達幾十年,因此變成壞脾氣的酒鬼。或者不說。我其實有個更恰當的答案,雖然這個答案很難說服人。
我:「健康當然是原因,不過主要是因為《聖經》教我不要喝醉。」
這個回答得到的回應不一而足,從理解到困惑到指責。對於那些被惹惱的人,我拒絕喝醉非但破壞團隊和諧,似乎也有裝虔誠之嫌。更糟的是,如果對方也是基督徒,我等於在暗示他們不是合格的基督徒。
如果我在現代的同事對《聖經》有關喝醉酒的教誨感興趣,我很樂意跟他們分享:〈羅馬書〉第十三章第十三節;〈以弗所書〉第五章第十八節。否則的話,我只會想辦法化解氣氛。如果我拒絕吃狗肉,或不肯從事其他次要的韓國傳統活動,沒有人會介意。可是,拒絕參與韓國毫無節制的飲酒文化,基本上等於朝我的東道主國家臉上吐口水。我非常清楚地意識到這點,也急於避免給人這種印象。
我向幾個專家討教。有個在韓國住了很多年的美國女性告訴我,她會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把杯裡的燒酒倒進湯裡,再往杯子倒開水,然後向大家敬酒,那碗湯就不喝了。有個韓國籍主管跟我說,他曾經在燒酒杯裡倒「汽水」,那是一種類似雪碧的韓國碳酸飲料,可是同事發現杯裡有氣泡。被抓包以後,他被罰喝更多燒酒。
最後,我還是想出聚餐的解決之道。當女侍忙進忙出送菜和煤炭,同事們笑著鬧著、勾肩搭背的同時,我幫上司倒酒,也幫身邊的同事倒酒,規規矩矩地盡上班族本分頻頻敬酒。
每一次敬酒,別人一飲而盡,我只是輕啜一口。等到餐會結束,我的同事可能喝了十到十二杯燒酒,我卻只喝一、兩杯。
大家都看穿我的伎倆,也都能諒解,主要是因為我上司的通融。畢竟我出席了,也跟大家同樂,已經充分表達我對這些場合的尊重。事實上,基於我的飲酒立場,我並沒有受邀或被迫出席所有餐會。一如往常,我拿到了韓國籍同事都沒有的大富翁桌遊「老外出獄許可證」。
有一次在晚餐會上,有個韓國同事悄悄跑來坐在我旁邊,靠過來跟我咬耳朵:「我也不喜歡喝酒,可是如果我不喝,我的前途會受影響。」
※本文摘自《韓國,原來如此!》,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法蘭克‧阿倫斯(Frank Ahrens)
任職於華盛頓郵報擔任商業線記者十八年,2010年加入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國際公關部,三年後被美國知名BGR公關集團挖角擔任副總裁。現為作家。
※《上報》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