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發生在今年11月4日,距離勞動部正式提出調查報告有整整兩個禮拜,沒想到兩週後還是讓勞動部提出一個霸凌者「立意良善」的調查報告。(合成圖片,攝影:張哲偉)
何佩珊在轉任公職前最重要的政治資歷是柯建銘辦公室主任。她20年來陪著老柯歷經國會的大風大浪,曾經交手過的藍綠官員與媒體記者難以計數,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說:「佩珊是個政治嗅覺不夠的政治工作者」。8年前何佩珊轉任行政院副秘書長,由於深諳政府體系與國會運作,她成為過去8年歷任民進黨閣揆的重要左右手;也由於表現亮眼,在賴政府組閣後,她站上第一線出任勞動部部長,外界咸認以她的能力出任這個職務仍是遊刃有餘。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是個典型的危機管理不當事件,何佩珊身為部長固有督導之責,但此事理應由那位霸凌下屬的12職等高階文官謝宜容負起最大的責任。若兩大過停職處分是在調查報告公布當天,甚至是何佩珊前往國會備詢時公布,遭立委輿論酸言責問幾句,應該也就此停損打住;但一時的誤判,終演變成血流成河。何佩珊已經為此付出政治代價,但更大的問題是,這整個過程裡府院黨的角色在哪裡?
2016年蔡英文重返執政後,由於新組成的內閣團隊多並非民進黨籍,未必熟悉蔡英文的政見與民進黨內的黨政聯繫,因此由院本部直接在各重要部會安插政策幕僚。這些民進黨幕僚既協助部務推動,但也身兼預判輿情以及與府院黨聯繫之責。若所屬部會有重大輿情,他們除了提供首長建議外,也在每週召開的府院黨幕僚聯繫會議裡提出討論,再由院本部做出政策協助與指示。此一設計讓黨政雙方可以充分協調溝通,也避免部會首長囿於自己的成見做出誤判,傷害內閣團隊。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案」發生在今年11月4日,距離勞動部正式提出調查報告有整整兩個禮拜。這件詭異的公務員輕生事件發生勞動部辦公室,本來就已經引發外界高度注目,沒想到兩週後勞動部還是提出一個霸凌者「目的良善」的調查報告引發外界譁然。而儘管當天晚上政論節目已開始熱議抨擊了,府院黨依舊沒有出手協助何佩珊因應隔天的國會備詢。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終演變成總統閣揆道歉,部長請辭的政治災難。
類似的場景其實並不令人陌生,也不過才兩週前,賴政府突然拔除台灣金聯董座施俊吉的職務,沒想到新上任的呂政璋竟在3天後請辭,其過程之粗暴荒唐令人咋舌。在此一人事案後,賴清德用人方式開始遭外界放大檢視,也才赫然發現,賴清德用人事權不一、令出多門,甚至沒有幕僚團隊對發佈重大人事案進行輿情預判,導致府、院,甚至賴清德本人各行其是,傷人又傷己。造成這些政策誤失的原因很多,很大一部分源自於賴清德始終沒有建構屬於自己的團隊,或始終無法成為一個戰鬥有機體。
說賴清德沒有團隊,賴清德本人當然會否認。因為,蔡英文的國安團隊都還在現在的總統府,蔡英文昔日的核心幕僚也都還在賴身邊;不僅如此,就連當年陳水扁最重用的馬永成、羅文嘉也被賴清德視為股肱,如何能說賴清德沒有團隊?
但所謂的「團隊」,既不是把不同的團隊兜在一起,也不是一群人開會或一直開會。真正的「團隊」,是要讓團隊裡的人都能各盡言責,各司其職,從而能夠各負其責。所以,總統在領導團隊的時候,他不是找人來開會而已,更不是要說服團隊成員認同他的想法,甚至也不是在當下做出最後的結論。總統的最重要工作是讓團隊裡的成員心無罣礙,毫無保留地說出他想說的話,從中分析決策的利弊得失,等到做出決定後,再一體承擔。某個程度而言,總統更像是團隊𥚃的協調者黏著劑,而不只是最後發號施令的人。
一定層級以上的重大人事案究竟是交由卓榮泰、潘孟安或甚至由賴清德自己核定都可以,關鍵是賴清德與其團隊要清楚決定者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任命這個人事?評估何在?後續可能引發的效應是什麼?當團隊裡的成員清楚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團隊意識就會慢慢出現,團隊成員也會互相地提醒與補位。當總統能凝聚團隊的向心力,類似這種無人聞問提醒、終至釀成巨災的「勞動部慘案」也就不容易出現。
歷任總統的領導風格不一,所以每任政府都有屬於它自己的課題。賴清德執政的前半年,因為藍白在野黨的愚蠢搶戲,使得賴政府的施政滿意度始終處於高檔;但勞動部事件之後,這樣的好日子沒了,賴清德執政的挑戰才剛揭開序幕。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