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系統是一個整體,不能容許海空軍在前面拼,而陸軍在後面廢,讓我們的子弟用次等裝備,去面對優勢的敵人。(攝影:陳愷巨)
日前國防部在社群網站發佈一張54工兵群使用HESCO(艾斯科)防爆牆的照片,各大媒體額手稱慶,紛紛加強報導。據媒體稱,這是陸軍用為驗證該產品運用於防衛作戰的實用性及便利性,以少批量採購方式供鑑測及演訓使用,後續將依詳實評估,若有需求則建案採購。
陸軍人士受訪時表示,HESCO的優點是具設置速度快、防護效能強、作業兵力少、裝載運輸快、運用彈性大、使用壽命長等。堆一條十米長防護牆,用10人要工作7小時,但HESCO只需2人1機械,20分鐘可完成。至於缺點,則包括「不易於開設射口」、「運用地點受限」、「必須機械協助建設」、「雨水降低效率(相對伊拉克的乾燥少雨,台灣位處高溫高濕導致沙土含水量增)」、「頂部防護較弱(面對曲射武器或空中威脅防護力弱)」。
這條新聞實令筆者無限感慨。距筆者2021年第一次寫文談到HESCO防爆牆,時間已過3年,現在才終於看到工兵群在「驗證」。照我軍官僚系統樹懶般的建案程序,恐怕得再過3年,HESCO才會在漢光演習中看到,直到2027年中共攻台,恐怕國軍還是只有那一、兩組驗證用裝備。而且照我對陸軍官員的刻板印象,一口氣講那麼多缺點,潛台詞就是沒有要買或要尋求國內廠商製造相關配備,因為很多缺點無法解決。
HESCO並非什麼高科技裝備,價格不高,原理相當於地工水工用的土石籠袋或地工沙腸,施作器具僅需怪手或小山貓便可。水利署早已用於堤岸、圍堰、丁壩、高灘地等工程施作,陸軍不知價格與降雨吃水等性能優缺點,去問水利署便可。至於開設射口與頂部防護,美軍用法是架高成兩層或三層,底部一層是給人躲槍砲彈用的,所以不開射口,人員是將槍架在HESCO上方射擊。要架高成射擊碉堡或瞭望塔,最好的方法是架工字樑與鋼板或木板,上面再疊一層HESCO。更簡單的辦法是將HESCO搭配貨櫃使用,想開射口只需在搭建時預留縫隙便可。這種搭法不只早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用過,現在連遊戲裡都有了。講到需要機械協助,請問,漢光演習在八里挖戰壕,不是也調用怪手協助嗎?台灣有缺怪手和小山貓嗎?HESCO可以用在水泥地面與馬路,請問戰壕可以嗎?那種工事運用地點不受限?沙包牆被火箭彈或105砲一轟就散架了,漢光演習那種戰壕頂部沙包,厚度不足一米,挨得住105砲嗎?如果對HESCO防護力有疑問,拉去砲兵靶場,打三發105戰車砲就解惑了,需要等三年嗎?
講白了,陸軍所說的很多缺點根本不是缺點,用沙包一樣有同樣缺點,且防護力更差,耗費人力物力更多,且工時更長。如果有疑問,就設計一套戰場環境來驗證比較,一天就解決了。曠日廢時,拖拖磨磨,動機不外乎高層不想突破傳統,基層有利益綁定,各方都不想有人動了他的奶酪。
同樣的問題出在紅隼火箭彈上。近日軍事網紅諸葛風雲推出一支影片,講述紅隼火箭彈的種種缺點,基層官兵怨聲載道,甚至展演場上還有不發彈,靶場士官高舉出場的畫面。但軍方媒體將其渲染得好像無堅不摧,其實那就是個換了外殼的仿製66火箭彈,重量還比66火箭彈重一倍。穿甲效能數據還造假,全世界評估穿甲能力都是用均質裝甲(RHA),中科院偏偏發佈一個400mm低碳鋼的數據,然後用「學理推測」其穿甲能力是270mmRHA。穿甲能力是士兵握著這種武器,面對目標時,要發射或不發射的依據,例如我們會拿66火箭彈去射裝甲車,卻不會去射坦克。中科院這種欺騙行為,在戰場上是會死人的。除了想騙騙高層多框點經費進來,實在想不出中科院為何要如此誇大紅隼火箭彈的效能?
這問題還沒就此打住。9月底美軍撥了5.67億美元(約新台幣179億元)的對台軍事援助,據傳其中包含了單兵攜行的M4無後座力砲,即84mm的卡爾古斯塔夫,這是美軍現役裝備。然而,旅美軍事專家梅復興指出,老美告訴他,美方都願意給了,台灣軍方卻說台軍人力不足,讓人「簡直要抓狂」!他點名,人力不足是因為「被貧弱的老裝備吃掉」。講白點,咱們的陸軍寧可繼續用名為紅隼,只能打220m的66火箭彈,也不願意換裝更好的,可以打400~700m的M4無後座力砲,而且人家還可使用多彈種,穿甲能力至少是貨真價實的400mm RHA。
說實話,陸軍可以再廢一點,中科院可以再唬爛一點,好像台海戰役與你們完全無關。諸葛風雲可不是什麼路邊拍照的網紅而已,他是國防部裡出來的人。梅復興也不是普通的軍事作家,他跟美國軍方可熟了。全世界都在擔憂台海出事,美國上下拼命加強台灣軍備,希望能拉到與美軍戰力處在同一水平,但我們陸軍就是要死守他們那一畝三分地,把預算框死在自家人熟悉的小圈圈裡,不容他人染指。這不是故意抹黑軍方,而是紅隼採購案實在太奇怪,歷來步兵武器都是交由步訓部兵監測試,但這次陸軍卻交由陸戰隊測試,但陸戰隊並無兵監鑑測單位。如果不是其中有鬼,何需如此繞路而行?
話說回來,遲到總比不到好,進度慢了點,態度嚴謹點,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個好東西要東拖西拉,美軍都肯給的好裝備卻不願接裝,而軍事專家與基層士兵都在搖頭的爛裝備,長官們卻要部隊硬吞下去,這些長官的心態就非常可議。文人部長也許沒那麼懂裝備特性,但對於採購弊端,應有相當敏感度。美軍撥發個裝給台灣,一方面可能是預儲裝備,以便美軍自己用,另方面也是對台灣軍隊的裝備嗤之以鼻,乾脆給你們免費直接換裝。別忘了,以上所述還都只是非常基層的便宜裝備,我們還有一大堆年紀比士官還大的老砲老車咧!後頭還有落伍不堪的後勤系統。當海空軍都已積極的想看齊美軍,陸軍若再不跑步跟上美軍標準,就實在太落漆了,這可不是幾十輛M1A2T戰車可以唬弄過去的。作戰系統是一個整體,不能容許海空軍在前面拼,而陸軍在後面廢,讓我們的子弟用次等裝備,去面對優勢的敵人。
曾有美軍軍官感嘆道:「我以為來到台灣會看到一個以色列,沒想到卻看到越南。」我相信,他一定看到了陸軍。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