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南韓總統文在寅、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月初在G20峰會上碰頭。(湯森路透)
北韓28日深夜二度成功發射洲際彈道飛彈(ICBM)「火星-14型」(Hwasong-14),逼得南韓不得不繃緊神經。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青瓦臺29日證實,為回應北韓進步飛快的飛彈技術,美國已同意就是否准許南韓打造威力更強大的彈道飛彈一事,展開協商。
After North Korea Test, South Korea Pushes to Build Up Its Own Missiles https://t.co/jkTLR05xR1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2017年7月29日
被視為南韓政壇鴿派代表的新任總統文在寅,面對北韓頻頻試射飛彈的挑釁,尤其是28日的再下一城,立場被迫做出調整。南韓首席國家安全顧問鄭義勇(Chung Eui-yong,音譯)29日一早致電美國國安會顧問麥馬斯特(H. R. McMaster),要求擴增國內飛彈防禦能力,獲得白宮正面回應。
青瓦台發言人尹永燦表示,麥馬斯特於7小時後證實接受了南韓的提案。白宮目前尚未出面證實這項說法。
文在寅向來極為反對南韓部署美國提供的「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中國稱「薩德」),5月就任後甚至以環評為由暫緩安裝工作,29日卻一反常態下令南韓在此事上積極與美方合作。
South Korea to deploy more THAAD units after North Korea ICBM launch https://t.co/m40CuqHvug pic.twitter.com/XoZoJNVzT3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7年7月29日
南韓希望開始建造能將彈頭送至金正恩所在位置及北韓飛彈與核武基地的彈道飛彈,但卻面臨一項關鍵阻礙。為換取美方幫助發展國內飛彈,南韓於1970年代與其簽訂條約。依約,南韓可打造射程達497英哩的彈道飛彈,但被禁止在其上加裝重量超過500公斤的彈頭,避免掀起區域的軍備競賽。
現在青瓦台有意將彈頭的重量上限提高至1公噸。
文在寅的決定反映出整個東亞地區領袖欲趁機強化軍備的準備心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稍早透露正在考慮向美國購買彈道飛彈的攔截系統。
《紐約時報》指出,迫使文在寅轉變的主因是,北韓近幾次的飛彈射程據悉已來到美國本土。過去對於平壤是否真能排除技術障礙,打造出裝載核彈頭且能成功發射的洲際飛彈,飛彈分析師多持懷疑態度。但歷經4日與28日的兩次震撼,他們已願相信,北韓目前的確已相當接近具備向美國發動核武攻擊的能力。
根據專家分析,「火星-14型」的射程範圍包括美國西岸,甚至可一舉攻擊美中的芝加哥或是美東的紐約等大城市。青瓦台憂心,如此一來,若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白宮介入捍衛南韓的決心恐怕會因此被削弱。
North Korea: Missile could strike the entire continental U.S.https://t.co/1GXSngASqj
— TIME (@TIME) 2017年7月29日
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資深研究員蒙特(Adam Mount)表示,北韓試射洲際彈道飛彈的真正目的在試圖分化美國與其盟友。
另一智庫「史考科夫特國際安全研究中心」(Brent Scowcroft Center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主任裴維(Barry Pavel)也表示,北韓預期會利用能夠在洲際彈道飛彈上裝載核彈頭的能力,「將美國鎖定為攻擊目標,並嚇阻美國與其關係緊密的亞洲盟友繼續安全合作。」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W. Tillerson)28日重申,「美國絕不會接受擁核的北韓,也不會拋棄對在(東亞)地區的盟友與夥伴的承諾。」
華府日前也利用聯合國安理會的場合,再次呼籲中國與俄羅斯同意對北韓發出新一輪的經濟制裁,包括大幅切斷平壤向外取得石油供給的管道。
【編輯推薦】
卸下心防坦承錯誤 希拉蕊新書描繪敗選心路歷程
【熱門影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