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或許也有不少未來運動界的明日之星,就藏身在今天「台版英雄谷」。(攝影:張哲偉)
除了國際體育賽事接連有精采表現,台灣近年也把國外「英雄谷遊行」慶祝模式引入,包括這次台灣在世界12強棒球賽奪冠後,即有數十輛軍卡載著球員(包括教練和應援團),沿途接受群眾歡呼。至於最熱衷英雄谷的城市,應非紐約莫屬,歷史上它已在知名的曼哈頓下城(華爾街金融區)舉辦了超過200場峽谷式遊行。
起初,紐約英雄谷遊行多為表彰對國家(城市)有重大貢獻者,例如2021年,便是為感謝在病毒大流行期間的急救和第一線工作人員。自20世紀以來,則有半數以上是為了體育冠軍隊伍而辦,最近一次的主角是10月奪得WNBA冠軍的紐約自由人隊(New York Liberty)。英雄谷無疑已成為紐約市冠軍遊行和慶祝活動的標誌性活動。
原本今年紐約洋基隊再次打進冠軍賽,洋基迷以為自己將再次感受到2009年英雄谷遊行的震撼,可惜最後洋基敗給了道奇,無緣重溫舊夢。而當時,洋基迷另外還因為陣中遊擊手沃爾普(Anthony Volpe)的關係,非常期待這座城市能再創造一段新洋基佳話,因為沃爾普父親於冠軍賽前,特別在IG分享了沃爾普8歲時,在場邊為洋基隊加油的照片,沒想到15年後,他居然成為洋基陣中的頂級游擊手。不只如此,2009年洋基隊贏得世界大賽,並得到英雄谷慶祝殊榮時,沃爾普剛好就站在遊行隊伍兩側的第一排,觀看洋基球員歡慶他們的第27個冠軍,然後,今天的他竟有機會為了第28冠拚戰。
沃爾普終究沒有機會從紐約英雄谷場邊觀眾變成舞台主角,雖然可惜,但關於他從球迷到選手的養成,卻也饒富意義。例如他8歲接觸棒球,正是大聯盟更進一步以科學數據衡量選手價值的一刻。儘管早在1977年,就有球迷以一部「場邊棒球摘要」,為大聯盟數據分析掀起一場統計測量革命,對當時大多數圈內人來說,唯一看重,無非是投手整季取得的勝投次數,或者打者打了多少全壘打(安打),儘管數字簡單明瞭,卻無法清楚講述投手整個賽季的完整故事,也無法確切分解出一名選手對球隊的價值。
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即2010 年賽揚獎應該頒給誰。當時主要有三個人在競爭,包括水手隊的埃爾南德斯(Felix Hernandez))、光茫隊的普萊斯(David Price 和)和洋基隊的沙巴西亞(CC Sabathia),後兩人的勝率都遠高過埃爾南德斯,最後卻是由埃爾南德斯獲獎。在球探、教練、老派棒球意見領袖和新生代統計分析師的激辯下,新生代分析師最後以WHIP(保送+安打/投球局數)、WAR(球員綜合評價)等數據,成功說服大家埃爾南德斯對球隊的價值才是真正無人能及。
同一時期,既然大聯盟對運動員科學數據的統計、分析,愈來愈成為其價值是否匹配的考量,還大為影響合約談判,則伴隨科學數據而來,又再有大量科學式訓練被導入。那一時期開始,也是各式各樣運動科學訓練觀念、儀器被推銷進大聯盟的一刻,業界且競爭者眾,無不標榜自己的訓練儀器、方式,可為選手創造多少數值的進展。大聯盟官方網站也開始出現「棒球科學」網頁,包括透過影片中的數據(質)講述,去解釋什麼是打擊者的擊球區、擊球反應、防守反應和打擊甜蜜點。訴說對象並以兒童為主,顯現了這個國家對現代化棒球觀念要從小養成的企圖。
當年洋基隊無疑是沃爾普的棒球啟蒙者,自沃爾普開始進入棒球界,也是大聯盟科學統計、訓練開始進入新一頁的起點。比他長一世代的棒球員,即便是大聯盟等級,恐怕也少有人會如此關注自己要如何克服「在好球帶上三分之一和好球帶外兩個最高區域的四縫線速球中,打擊率僅為0.137」的問題(沃爾普最大弱點)。
就媒體報導呈現,這次台灣棒球隊能得到冠軍,顯然不只靠全隊士氣高昂,包括教練團和球員的對戰觀念,原來是有很大的「科學性」,這一役,確實很可能帶動台灣棒球圈的再一次進化。不過,棒球運動終究還是不脫感動和熱血沸騰,就像沃爾普,他8歲時被觸發的棒球夢,應該正是來自英雄谷中那群令人驕傲的洋基球員。同樣的,台灣或許也有不少未來棒球界的明日之星,就藏身在今天「台版英雄谷」,數年後他說不定也會出現在某位父親的IG。
※作者為《上報》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