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已與黎巴嫩政府簽署停火協議。圖為以黎邊境的聯合國部隊。(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稍早證實,以色列已與黎巴嫩政府簽署停火協議,該協議將於27日凌晨4點生效。拜登強調,這項停火協議被設計來「永久停止敵對行為」。然而,直至目前,這場衝突已造成幾千人喪生,超過100萬黎巴嫩平民無家可歸,雙方戰事也仍未歇息,許多分析都認為以黎邊境在短暫和平後,重啟戰場的可能性不低。
根據各方消息,以色列將於60天內逐步撤兵,讓黎巴嫩部隊接掌以黎邊境的控制權,確保真主黨不會在當地重振旗鼓,黎軍預計向南部部署5000名士兵。該協議草案顯示,以色列要求真主黨從南黎巴嫩撤回所有重型武器,此為以方的關鍵要求,也會設立由美國主導的監督及執行機制,確保以色列落實撤兵,並防止伊朗趁機補給真主黨的戰力庫存。
不過,美國的保證及監督,能否真的為以黎邊境帶來持續的穩定?還是說,這僅僅是戰爭之間的停歇,當真主黨稍作喘息後,它將重新集結?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指出,2006年7月以黎戰爭結束後,聯合國安理會當時通過的第1701號決議,其中大部分都沒有落實。因此,近20年來,真主黨在伊朗的支持下迅速增強實力,獲得大量彈道飛彈和精確導引武器,而聯合國維和部隊與黎巴嫩政府對此視而不見。
以色列顯然不想重蹈覆轍。為了應對這些擔憂,美國據信已向以色列提供「附帶保證」,允許以色列對黎巴嫩進行空中偵察,並在監督和執行機制失敗的情況下,對威脅進行打擊。基本上,美方盡力滿足了以色列「對所有可能威脅自由行動」的要求。
據稱,以色列高層官員曾私下告訴美方:「如果機制能做到更多,我們會少做些,但如果它最終做得少,我們就得做更多。」
阿赫拉姆政治與戰略研究中心的黎巴嫩事務專家阿拉姆(Rabha Allam)也指出,以黎局勢依然極為複雜。她認為,以色列的「停火語言」並不妨礙以色列在撤軍期間或在撤軍後,根據其聲稱的自衛權,對黎巴嫩平民進行行動,特別是當以色列認為這些平民其實是真主黨成員。
同時,華府保證和美方主導的監督機制,若沒有黎巴嫩作為執行協議的夥伴,所能發揮的作用可能有限。黎巴嫩政府如果準備與國際社會合作,擴大國家主權,強化邊界管控,並遏制真主黨剩餘的軍事力量,才有可能實現停火目標。
根據協議,黎巴嫩軍隊預計將向南部部署5000名士兵。然而,關於他們在執行停火方面的作用,以及他們是否會在必要時對抗真主黨的問題仍然存在,這可能會加劇這個宗派分歧嚴重的國家的緊張局勢。
黎巴嫩軍隊也表示,它沒有資金、人力和裝備等資源,來履行協議規定的義務,儘管黎巴嫩的國際盟友捐助可以緩解這種情況。
但許多西方官員也指出,真主黨已經被削弱,現在是黎巴嫩政府重新建立對該國所有領土控制權的時刻。
美國中東特使哈克斯汀(Amos Hochstein)負責主持停火談判,一直避開黎巴嫩的內政問題以及戰後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僅僅依靠停滯不前的黎巴嫩,遠遠不夠。在美國全力投入川普1月上任的工作前,哈克斯汀最好尋求法國和阿拉伯的幫助,這兩個傳統上在黎巴嫩擁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合作夥伴,他們在黎巴嫩各方之間調解的經驗豐富。
不過,這項協議由美國主導,因此削弱了法國的外交影響力,法國感到有所不滿。至於沙烏地阿阿拉伯,這些年來,它已轉向專注於本國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對黎巴嫩問題較少介入。雖然,阿拉伯現在也意識到,對於區域一體化和與以色列的正常化進程來說,黎巴嫩和加薩的持久停火至關重要。
法國總統馬克宏計畫於12月初訪問阿拉伯,他應該提議共同主辦由美國、法國和阿拉伯支持的黎巴嫩領袖會議,為重建所需的幾十億美元設立明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