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官員表示,拜登政府正在準備新一波對烏克蘭的軍援,圖為烏軍官兵使用刺針飛彈的情形。(美聯社)
有鑑於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團隊,針對向烏克蘭持續提供軍援一事抱持負面立場,現任拜登政府正試圖擴大對基輔援助力道,根據美方官員透露,白宮已經準備好新一波7.25億美元(約235.7億元新台幣)的軍援,其中包括刺針飛彈、無人機以及「海馬斯」系統彈藥,但也有白宮官員表示,目前獲得國會授權的「總統撥款權」仍有超過65億美元餘裕,恐怕來不及在川普就任之前執行完畢。
路透獨家報導表示,熟知計畫的美方官員指出,拜登(Joe Biden)政府新一波7.25億美元軍援內容聚焦於防空、反戰車能力,包括地雷、無人機、刺針飛彈(Stinger missiles),以及「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俗稱海馬斯)彈藥,藉此挫退俄軍近期凌厲進犯攻勢,白宮預計將在下周一時,向國會遞交這批軍援內容的通知。
雖然最終送交國會的軍援內容仍可能有所更動,但拜登近期頻頻動用「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PDA),從美軍庫存向烏克蘭撥交現成裝備或彈藥,除了反映出現任政府對川普就任後軍援將大幅縮水的預期之外,也凸顯近期俄烏戰爭前線情勢的緊張程度。
報導指出,俄軍近期在戰場上推進的速度,是自從2022年戰爭爆發初期以來最快,根據分析人士以及專家本周的評估,在過去1個月之內俄軍取得了等同於半個倫敦大小的土地,因此迫使美方必須甘冒國際批判聲浪,向基輔提供殺傷性地雷(anti-personnel mine,APL),協助烏軍阻滯俄方的推進。
然而即便拜登政府積極使用「總統撥款權」提供軍援,但《華爾街日報》(WSJ)指出,美國官員表示目前該項目仍有約65億美元的餘裕,恐無法在拜登卸任之前使用完畢,且目前五角大廈每個月都已達到在不影響美軍戰備的前提,向基輔撥交庫存軍火數量的上限,此外,大量軍援的運輸作業也正在面臨嚴峻挑戰。
報導表示,以目前情況而言,美方每天都必須交運價值超過1100萬美元(約3.58億元新台幣)的軍火,或是在12月與明年1月交付將近30億美元的裝備,才能將剩餘的「總統撥款權」執行完畢,但1名美國國會官員坦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外界咸認,新一屆川普政府恐將軍援作為俄烏談判的籌碼,川普則在27日宣布提名他第1屆總統任期的國安會幕僚長、退役陸軍中將凱洛格(Keith Kellogg),出任烏克蘭及俄羅斯特使,他曾表態支持烏克蘭與俄國透過談判終結戰爭的立場,但也認為應持續向基輔提供軍援,阻卻俄方繼續攻城掠地的野心,對於川普未來是否將阻擋對烏軍援,其陣營發言人則並未對此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