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灣的警示:梅克爾敗在拱手讓出開戰先機給普丁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 2024年12月03日 07:00:00
面對外界關於德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諸多指責,梅克爾仍然堅持自己完全沒有做錯決定。(美聯社)

面對外界關於德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諸多指責,梅克爾仍然堅持自己完全沒有做錯決定。(美聯社)

德國前任總理梅克爾日前罕見給了BBC駐歐洲記者半小時的專訪,限定可以在英國國內播放。而BBC中文只剪出四分鐘這一小段影片在YouTube ,可以見到梅克爾依然捍衛她在2008年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定。
 

原因有五點:

 

1.如果當時啟動烏克蘭入會「成員國行動計畫」,俄國總統普丁不會袖手旁觀,俄烏軍事衝突將會比現在更早發生。當時法國薩科齊總統,還有其他歐洲國家也反對。

 

2.烏克蘭國內意見分裂,有很多烏克蘭人反對加入北約。

 

3.新成員加入北約必須增加成員國整體的安全,而烏克蘭加入北約並不會增加我們的安全,衝突會更早發生。

 

4.如果發生衝突,烏克蘭當時沒有2022年的烏克蘭軍力更強。而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例子不同,之前因為顧及與俄羅斯的歷史背景,雖沒有加入北約,但已經參加北約的演習以及融入防禦政策。

 

5.梅克爾認為烏克蘭應該要是個獨立自主,擁有一定強大軍力的主權國家,才能應對擁有核武但不自律的俄羅斯,最終要以外交手段結束戰爭。

 

後見之明偏誤

 

以上可見,從執政16年後卸任的這3年以來,面對外界檢討俄烏戰爭的戰犯等等諸多指責,剛出版回憶錄一書《自由》的梅克爾仍然堅持自己完全沒有做錯決定。

 

如同上面五點她再次提出她的理由,都是當年她帶領不同於美國總統布希的同意,並拒絕不讓烏克蘭加入的原因。她的理由對不對,我想任何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即便後見之明總是20/20,當中有幾點的理由我依然是不認同。

 

但有一點令我感傷的是,她作為領導歐洲經濟最強國家的德國總理,本應該是擁有「喝水會堅凍」的實力,結果她說起烏克蘭被入侵的戰事好像自己完全是局外人那般冷漠,也頗有隔山觀火鬥她都沒有責任似地輕鬆容易,梅克爾至今仍不明白她敗在拱手讓出開啟戰爭的先機給普丁。

 

從她上任時德國有41%依賴俄國天然氣,16年後增加到超出55%,這如果不是她直接及間接壯大普丁的實力,普丁絕沒有那個財力、耐力和毅力(stamina),一肩挑起發動入侵的反撲,整個北約和民主陣營積極撐住烏克蘭來阻止俄軍擴張戰線,以及斷絕金源糧源和軍援來防止普丁續命拖延戰事。

 

俄烏之戰即歐洲之戰,發生在歐洲大陸的戰場上是沒有哪個歐洲國家可以切割不受影響,也沒有哪個歐洲領袖可以聲稱歲月靜好。在歐洲的戰場上,「沒有一個歐洲人是局外人」正是這個道理。

 

給台灣的教訓

 

俄烏戰爭即將屆滿三年,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被迫逃難家園,其中370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有680萬人分散安置歐洲各國。如果梅克爾能夠教我們台灣人從這場戰爭中學到什麼,那就是交流無法帶來和平,它為大屠殺者籌措戰爭資金(war chest),並且在綏靖之後,你仍然要面對戰爭。

 

而梅克爾聳肩離去的另一個藉口是烏克蘭國內也有反對的聲浪,這點令我不寒而慄聯想到台灣自己內部就有大量的「有用的笨蛋」。

 

孟子說:「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這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先做出輕謾的行為,他人是沒有機會可以侮辱他的。而一個家庭如果是自己先破壞了,別人自然不會珍惜。再來是一個國家必定是自己內部先混亂,才會讓別的國家有攻打的機會。

 

從梅克爾的角度來看,是烏克蘭自己內部矛盾不團結,才最終走向動亂破敗的結果,從普丁的角度來看,是烏克蘭首先內鬥內亂,才有普丁大軍壓境維護秩序並解除對俄羅斯國安的威脅。

 

換句話說,人必自救而後人救之、人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台灣人必須建立起自救先行、援兵後到的意識,絕對要守住第一道防線守住台灣堡壘,等待後面軍援兵源源源不絕。而如果投機取巧自毀前程,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介入一場他國自己都不想奮鬥到底的戰爭,那就會讓中國認定機不可失、首戰即終戰。(本文由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提供)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