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彭弋航成為此次陸生團的一大亮點。(陳愷巨攝)
馬英九辦公室執行長蕭旭岑為奧運金牌選手馬龍及中國高校生來台參訪一事辯護,他說:「真正的台灣人是接納大陸同胞的。」這句話有明顯的語病。
台灣人對外國人的友善遠近馳名,這樣的友善當然也包括「大陸同胞」。問題是,此次來台的馬龍與40多名中國高校師生全部擁有共產黨與共青團身份,他們就不是一般的「大陸同胞」。當外界對這種刻意被共產黨揀選過的名單提出質疑時,蕭旭岑卻用「真正的台灣人」與「假的台灣人」把台灣社會切成兩塊,這其實也剛好呼應了共產黨突然與此時派遣高校參訪團來台灣的統戰目標。
中國高校生來台參訪當然有統戰的目的,另一個證據是他們來台參訪的同一天,解放軍派了13架共機、7架共艦侵擾台灣,數量甚至還比一般時候多。這完全符合共產黨一貫的統戰手法,那就是一手硬,另一手軟;一手戰爭,另一手和平;一手主要敵人,另一手次要敵人,最好是透過這種兩手策略讓台灣內部吵嚷不休分裂不已,才能進而麻痺你的心智,消融你的鬥志,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
不過,共產黨有「兩岸交流」的積極目的,民進黨政府也有「兩岸交流」的消極目的。整個共產黨對台系統需要有「兩岸交流」的業績,民進黨其實也希望透過「交流」向國際與台灣社會宣示它持續兩岸對話的意願。陸委會談到馬英九邀訪陸生團來台時說:「從訪問團申請的項目看來,沒有太多可能違反國安的疑慮。」顯示這就是個有限度的兩岸交流,雙方既然都有交流的意願,那就照章辦事,行禮如儀,各取所需。
經過過去10年國際政經局勢與兩岸環境的轉變,「兩岸交流」的意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前的中國是機會之地,它不僅吸引了全世界的外資與台資,就連台灣的孩子都以「捨台大,讀北大清華復旦」為風尚,兩岸交流意味著「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更代表兩岸和平不戰爭,有著無可替代的上位價值。10年後的中國已經變成風險之地,不僅外資出走、市場機制崩潰,台灣學生過水中國學歷不再代表「國際化」,反而意味著未來前赴歐美深造就業的困難甚至絕緣,兩岸交流的風險更甚於機會。
特別是香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一直被視為共產黨用以垂範台灣的東方明珠,是「礦坑裡的金絲雀」。但共產黨過去10年對香港的所作所為卻充分證明:這個政權不允許任何的「和平演變」,當「演變」成為可能,「和平」將不復存在,當民主不再是樣板,甚至可能危及它的政權之時,共產黨會以毫不猶豫的方式以毀掉民主來保護自己,一如它毀掉香港以延續自己的正當性。
眼睜睜地看著共產黨這樣毀掉香港,多數台灣人對「兩岸交流」也不再存有幻想,過去8年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也慢慢走出一套「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兩岸互動模式。這套模式以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為基本架構,一方面透過涵括中華民國符碼進佔台灣的民意高地,並向國際社會宣示民進黨無意另行宣布台獨;另方面對外宣示兩岸政治互動必須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架構下進行。這種有别於以九二共識積極分享兩岸交流紅利的作法,更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的主體性,偏偏它又不是「台獨」,這讓共產黨的汙名與恫嚇全都師出無名。
過去一周以來,台灣社會沈浸在棒球世界冠軍的喜悅裡,意外讓來訪的世界桌球冠軍馬龍新聞遭到壓縮,反倒是另一位來訪的北京清華大學美女學霸彭弋航,因面貌皎好,仙氣爆表而在台灣竄紅。或謂這種刻意揀選過的「仙氣」背後,其實隱藏著統戰的殺氣;但如果交流是雙方各取所需,在戰略清晰的前提下,民進黨及其支持者不用如臨大敵、草木皆兵,而是學習如何以平常心看待這樣的「仙氣」。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