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無人機。(美聯社)
中國開始限制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無人機的關鍵零件,包括電機、電池和飛行控制器,還可能進一步擴大至全面出口管制。此舉對依賴中國零件的烏克蘭無人機產生重大影響,也加劇了中美貿易衝突。與此同時,台灣積極加強與歐洲國家的無人機技術合作,不僅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也可能為全球供應鏈提供重組契機。
彭博新聞報導,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製造商開始限制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無人機的關鍵零件,包括電機、電池和飛行控制器,這些零件對烏克蘭的防禦作戰至關重要。消息人士還說,中國計畫在明年實施更廣泛的出口限制,可能要求出口商根據零件的用途申請許可,或強制公司在出貨前通知政府。
這些限制措施將對美國和歐洲公司產生嚴重影響,專為烏克蘭等地提供無人機軟體的Auterion公司首席執行官邁耶(Lorenz Meier)表示,類似情況頻頻發生,預計未來限制將進一步升級。
此舉被視為對美國近期加強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的回應。美國12月對中國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和半導體設備的出口實施新限制,而中國則禁止向美國軍方出售雙用途物品及多種高科技材料,並擴大制裁名單,包括供應美國軍方的3家美企及13家新增公司。
中國首次明確表態,這些出口限制適用於中國商品或含中國零件的產品,無論其由境內還是境外供應商銷售,顯示出其試圖模仿美歐制裁的域外效力。
中國在今年7月已禁止出口軍用無人機,並聲明不向衝突雙方提供武器。目前,許多烏克蘭無人機製造商依賴中國的零件,生產價格低廉且高效的武器。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中國控制全球約80%的商用無人機市場。雖然西方國家正努力將無人機供應鏈,轉移出中國,但中國仍是低成本設備生產的核心地帶。
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目前正與受影響的美企溝通,尋求替代供應商。美國國防部已將包括全球最大無人機製造商深圳大疆創新(DJI)在內的多家中國公司列入黑名單,理由是其與中國軍方有聯繫。歐洲多國也在尋找替代供應鏈。歐洲無人機開發商厄爾(James Earl)表示,購買中國無人機零件在西方已不被接受。
在中國限制無人機出口的背景下,台灣積極與歐洲國家在無人機技術領域加強合作。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期率團訪問立陶宛,討論相關技術合作事宜。
歐洲部分無人機製造商已經開始調整供應鏈,減少對中國零件的依賴,反映西方國家對中國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主導地位的警惕,同時也為台灣和歐洲之間的技術合作提供新機遇。台灣在無人機技術上的布局,不僅有助於提升自身防禦能力,也為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