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戈蘭高地非軍事區界線旁巡邏的以色列軍隊。(美聯社)
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台後,以色列軍隊進入戈蘭高地非軍事區,被外界懷疑以色列是否有意將更多敘利亞領土納為己有,儘管以色列否認,但兩國因為戈蘭高地而持續近60年的矛盾,也再次浮上檯面。
路透報導,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一直都是敘利亞的一部份,但是在1967年「六日戰爭」(Six-Day War)後,以色列佔領戈蘭高地大部分地區,並在1981年正式併吞。
絕大多數國家承認戈蘭高地屬於敘利亞,但是美國在2019年宣布支持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而敘利亞曾屢次嘗試收復此地,卻以失敗告終。
以色列以國家安全為由控制戈蘭高地,也以同樣的理由屢次拒絕敘利亞的撤軍要求,尤其是作為伊朗的死敵,親伊朗的阿塞德家族1970年執掌敘利亞後,以色列更加堅定戈蘭高地作為緩衝區的必要性。
不過除了國安以外,戈蘭高地豐富的水資源及肥沃的土壤,也是以色列與敘利亞覬覦的原因。
雖然敘利亞一直要求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但是1974年「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後,兩國簽署《以色列-敘利亞停止衝突協議》(Agreement on Disengagement between Israel and Syria),自此以後戈蘭高地相對來說是很和平的。
根據該協議,戈蘭高地以色列與敘利亞控制區中間劃設約400平方公里的非軍事區做為緩衝,雙方同意軍隊不進入非軍事區,由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UNTSO)的聯合國監督停戰觀察部隊(UNDOF)駐紮在那裡,此外,雙方在各自的控制區距離非軍事區25公里的範圍內,其駐軍及軍備應受到限制。
戈蘭高地的以色列控制區約有5.5萬人,其中2.4萬人是阿拉伯少數族教群體「德魯茲」(Druze),雖然以色列給予他們公民身分,但絕大多數依然只有敘利亞國籍,其他3.1萬人則是以色列人。此地居民主要從事旅遊及農業,尤其是葡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