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今日要救經濟,不是「銀根適度寬鬆」的問題,不是放水夠不夠的問題,是整個體制不適應經濟再度發力的問題。(美聯社)
中共為救敗壞的經濟,自九月起耍一輪姿態,鼓起少少股巿和樓巿,隨即後繼乏力,樓股又齊頭向下。十二月初政治局會議再次放風「適度寬鬆」,巿場又寄予厚望,等到近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來以為會有大動作,結果又是空話連篇,「得個橘」(一場空)。
三番五次放風,次次讓巿場期望落空,慢慢變成「狼來了」,讓國內外都對中共的救巿措施失去信心,最終只留下空話,暴露治國無能的弊端。
當前中國經濟千瘡百孔,矛盾疊加,錯綜複雜,最緊迫而關鍵的不是穩住樓股,而是解決日衰一日的失業問題。失業影響平民生計,影響社會安定與對未來的預期,將升斗小民逼上絕路,如果有人鋌而走險,那一定是沒有活路可走的下下之策。
要維護政權唯有讓百姓有活路,讓百姓有活路就要讓他們有一份工打,有一點足以糊口的收入,因此,萬事以治失業為大,能救失業什麼都好,不能救失業吹得再好也沒用。
股巿與樓巿固然也要救,那是經濟大環境的指標,但樓股對失業問題影響有限。升斗小民根本沒有炒股的能力,買樓更是空想,他們的切身難題是每天要開飯,要供學治病。社會大面積的失業現象,牽涉億萬民眾的生計,先救失業,才是避免民變四起的關鍵。
中小企僱傭大量底層民眾,要救失業唯有救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以私企為主,要救私企就要大規模調整政策,少一點明搶暗奪,少一點苛捐雜稅,少一點罰沒,少一點干擾。
馬克思主義以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個概念解釋經濟現象,今日中國大陸,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發生尖銳矛盾。所謂生產關係破壞生產力,說白了就是國家制度設計嚴重違背巿場經濟規律,國進民退,黨政不分,政商扞挌,官民爭利,產銷失衡,分配不均,對外失和,對內失義,如此種種,皆嚴重挫傷和束縛社會生產力。要重振生產力,唯有重整生產關係。
中共歷史上幾番死過返生,都在調整生產關係上用力,簡而言之就是「鬆綁」二字。老毛時代搞「一大二公」,全中國無一私企。後來大饑荒,劉少奇收拾殘局,用的就是「鬆綁」一招,僅僅讓農民「三自一包」,幾年間農民就有飯吃。
文革十年,又搞得民不聊生,老毛一死,老鄧搞改革,沒什麼驚天本事,也就是「鬆綁」一招,把共產教條放一邊,摸著石頭過河,就此經濟回魂。老鄧以下,中共一直在「綁」與「鬆綁」之間搖擺,綁一陣鬆一陣,到習近平手上,國力去到世界第二,大踏步走回頭路,又再把生產力「綁起來」。
習近平十年以來造成的所有問題,都是一個「綁」字惹的禍,政治大山壓頂,經濟一潭死水。百姓手腳綁死,生意做不下去,私企大量執笠,就業崗位大量流失,失業大軍就此成形。
今日要救經濟,不是「銀根適度寬鬆」的問題,不是放水夠不夠的問題,是整個體制不適應經濟再度發力的問題。銀根寬鬆了,錢流出去,但社會沒有機制配合,拿了錢做不成事,或根本不敢去做事,錢多了又有何用?政策追殺私企,私企無生存空間,如何救失業?
反之,先鬆綁,讓百姓能動手腳,沒有錢他們也會去找錢來。當初剛開放,誰手上有錢?政府手上也沒錢,只不過政府給了寬鬆政策,百姓拿了政策,就挖空心思去找錢。先找小錢,再積大錢,生意慢慢做大,中小企遍地開花,僱傭的就業人口越來越多,整個形勢便改觀。
今日失業大軍有三大組成部份,一是農民工,人數以億計,二是大學畢業生,人數以千萬計,三是慘遭裁員降薪之苦的小家庭,人數難以統計。大量中青年湧入失業群體,正當精壯年紀,上有老下有小走投無路,屢屢的碰壁,滿目的蒼涼,沉重的挫敗感,強烈的不平;外有官府與權貴的掠奪與歧視,內有養家活口的壓力,耐不住長時間煎熬,最終以社會為出氣口,以政府為敵,以同歸於盡為了結,這幾乎是合乎邏輯的發展。
今日中共中央再多口號,再多政策,如果不為經濟和社會鬆綁,不救失業,都是細枝末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非長遠之計。
就在近日,中共出台《民營經濟促進法》,足見他們也明白此事之要害,可惜又是一堆空言。社會大環境不治理,姿勢再漂亮也是姿勢,問題不在於說什麼,而在於怎麼做。數十年政治上兜一個大圈,從保守到開放,從開放再回到保守,最後還要從保守再回到開放,如此折騰顏面何存?除了證明中共欺騙百姓,國策搖擺昏瞶,邏輯上根本講不通。
要救失業先要救私企,要救私企便要國退民進,要國退民進便違背四項基本原則,違背四項基本原則會搞垮中共自己。有這樣一條邏輯鏈條,救失業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中共今日最大難題不是要不要回到改革,而是回到改革以後又怎麼樣,回到改革先要鬆綁,一旦鬆綁便為顏色革命提供方便,放又不敢放,收又收不回,那才是抵死之局。
正如我早前說過的,今非昔比,現在還有中國人會相信中共嗎?西方國家還會投以支持票嗎?中共黨內還有得民心、挽狂瀾的接班人嗎?即使真有心,也無力了。現在不是鬆不鬆綁的問題,是鬆綁以後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連鬆綁也做不到,那就等天收了。(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救經濟小修小補無濟於事 救失業重中之重無計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