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政府經費撥補,都應該是「先有事,再有錢」的。幾乎沒見過先給錢,再找事來花的。(攝影:王侑聖)
財劃法該不該修?該修。但要怎麼修?吵了30年卻從無共識,亦無完美解方。
關鍵問題是,吵來吵去都在吵公式,但只要是用公式,就一定不會公平。有的地大,有的人多,有的外島或山地,物料運輸就是本島三倍,永遠有各種互相矛盾的問題,無法用公式解決。用人口數當主要指標,達45%,營利事業營業額占30%,總計75%,就一定會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原因是人口數雙北最多,營業稅也是雙北最繁榮,雙北預算本來也居全台之冠,台北市一年歲入約1800億,新北市約2100億,卻在此次修法後,台北市增加416億,新北市增加374億。這兩市是全台灣最不缺錢的縣市,卻補到全台各縣市最多的血,完全違背了原本設計統籌分配款,分配財政弱勢縣市的原意。
為什麼走公式分配就一定造成更多不公平?因為變數太多,無法一一列舉,也無法充分符合地方特性與需要。這次把土地權重從20%降為10%,便是一例。台北市面積約271平方公里,高雄市面積約2900平方公里,1億經費在台北市可以鋪平一條馬路,但在高雄,從市區拉條電線饋線到那瑪夏,經費就要1~2億起跳。按人口分配經費,其思維根本就是想大手大腳的發紅包,用福利政策之名來行政策買票之實,百分百的「豬肉桶政治」思路。目標無非是給國民黨執政縣市更多錢,使其得以發更多紅包來政策買票,以鞏固其2026年縣市長選舉勝利公算,而置國家真實需要的建設於不顧。講白點,公式分配本就很容易出毛病,用人口當主要指標,更是錯中之大錯。結果地方突然收到很多錢,卻不知道怎麼用,怎麼辦?除了發更多紅包,還能怎麼辦?
我常舉個例子來說明地方政府的困境。八八水災後,中央發了25億去台東縣政府,進行太麻里溪整治計劃,就是金帥飯店整棟倒進河裡那條溪。結果經費下去一、兩年都沒動,下去一查,才發現台東縣政府水利課只有三個人,且無一人是工程專業。課長講得很白,經費一下來,所有各方勢力都上門了,包括議員與黑白兩道,他根本不懂工程,不簽此案頂多被檢討,簽了應該就要去坐牢了。所以他後來辭職走人,案子由第十河川局接手過去做了。
任何政府經費撥補,都應該是「先有事,再有錢」的。幾乎沒見過先給錢,再找事來花的。這簡直就是在放大演出敗家子突然繼承大筆遺產的悲劇,也許頭一兩年,能夠解決一、兩件陳年老案,但年年有餘,接下來就會胡思亂想,「這麼多錢要怎麼花才花得完?」那就會生出無數荒謬鬧劇。如前所述,即使中央鬆手給錢,地方也不見得有那些專業人力去執行這些預算,十河局這些專業單位,以往其員工是自己可以畫建築工程圖的,最起碼知道工程量要怎麼計算?怎麼發包?但地方政府不見得有這些專業人力。不先想好要辦那些事?事情要怎麼辦?那些人來辦?大筆一揮滿地灑豬肉,結果就是造成無數浪費,甚至無數弊案,無數蚊子館,掏空中央,卻只是肥了地方政府首長。
所以,我一直認為,財劃法必須與地制法,甚或相關法令一起修,修到權責相符,權錢分配合理,才是治本之道。舉例來說,雲林這種窮鄉僻壤,縣府教育預算一攤開來,七、八成都是人事費用或退休金,教育部次長去訪視偏鄉小學,問校長有何需求?校長說希望能補助五顆排球。連高雄市的教育預算攤開來,大概也有六成以上是人事費用。某些山地學校缺教師,地方政府還得擠出經費發放補貼,才有教師願意上山。教師薪資與退休金,都是中央訂的規則,那為什麼不是由中央撥發標準薪資,地方再視狀況補貼?而是全由地方買單?許多地方財源不足,皆來自於此種中央與地方互相較勁,工於心計的算計,就讓你多付點,我少出點,這樣我手頭就有多的錢可用。真正需要解決的是這種制度性的不合理,而不是從中央褲袋裡硬挖一大桶肉來餵給地方。請問,你現在多發給上百億經費,又沒指定用途或項目,他們會去解決那五顆排球嗎?未必。
現在各方爭論的許多焦點,都在吵誰拿多了?誰拿少了?其實樓都搭得有點歪了。藍白兩黨那麼愛挖中央的錢,那中央就得把執行自身事務需要的錢,按需求重點安排優先順序,控制住必要經費,其他課目則丟給地方。舉例來說,國防經費得中央負擔,跨縣市重要工程也得中央出錢,那就繼續由中央處理。但某些社福經費,例如租屋補貼、生育補貼,既然地方錢多了那麼多,又是按人口算的,那就轉由地方自行處理,一樣是先有事,才有錢。雖然有人說,當初就是因為各地方政府發放標準不一,造成無比混亂,才收回來由中央統一發放,但現在中央3700億預算都被挪走了,這些良法美意,也只好由地方負擔了。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好主意,項目仍在,但付款人更改,付不付?怎麼付?以後就是地方政府的問題了。
說實話,財劃法吵了二、三十年,每個中央執政者都希望把錢攥在自己手裡,這樣才好控制地方;地方政府也總是千方百計去跟中央要錢,想多弄點經費出來花花。但問題根本不是錢多錢少,而是從無一個單位出面,有效統合地方各種需求,整合各部會相關資源,合理的分配預算。講白點,大家都想攬功勞,做業績,賣人情,但都不想出錢,於是勾心鬥角,理論與現實兼具,什麼事都辦不好,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是整個官僚體制的墮性使然。大家都不是面向民眾需求,而是向上看齊,圖的是自己的升官發財。中央政府多年不一體處理財劃法與地制法等法令,現在被在野黨硬砍一刀,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就算我是小人之心好了,竊以為小傅強推財劃法,重點不是讓賴政府無錢可用,而是想綑綁地方縣市長這些樁腳,又讓他們有錢去綁更多樁腳,當然,這也讓他與夫人,有多161億可以下去發紅包,以便他更上層樓。我相信,這套財劃法是經過精算的,算到讓國民黨執政縣市個個肥到出油,民進黨縣市只得肉屑,也真是辛苦了。不過,三大惡法所造成的民意反彈,加上遍地豬肉桶所可能引發的普遍反感,恐怕是小傅與國民黨所沒算到的。
沒關係,民進黨人有志氣點,2026努力點,把多數縣市長給搶回來,讓小傅幫老賴來做嫁衣,那才會真的氣死他們。至於中央預算縮減,那是課目調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你以為中央政府都是吃素的?恐怕你小看這群鬼了。話說回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劃分,是需要有個制度性的解決方案,除了死硬的法令之外,行政院也該在每年預算編列前,制度性的召集全國各單位與各縣市的預算會議,整合處理預算分配問題,而不是讓各縣市自己想辦法去走門路要錢弄錢。還是老話,「先有事,才有錢」,這個基本原則,是不該,也不能被打破的。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