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新舊並陳的中俄亞太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劉蕭翔 2024年12月31日 07:00:00
中俄兩國自2019年啟動亞太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後,該軍事行動已常態化。(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俄兩國自2019年啟動亞太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後,該軍事行動已常態化。(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俄兩國自2019年啟動亞太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後,該軍事行動已常態化。2024年,中俄又於7月25日與11月29至30日,分別舉行第八次與第九次聯合巡航。兩次巡航可謂新舊並陳,惟愈趨完善之際,卻未必能有效拒止外力,仍是對外傳遞政治訊號與增進兩軍熟稔默契居多,然而其灰色地帶戰術(gray zone tactics)施壓效應卻不可不慎。

 

兩次聯合空中巡航的特點與意涵

 

一、第八次聯合巡航

 

2024年7月24日,2架俄國Tu-95MS與2架中國轟-6K轟炸機編隊自俄羅斯起飛,在楚科奇海、白令海與太平洋北部海域上空進行第八次聯合巡航,並由俄軍Su-30SM與Su-35S戰機護航。期間,中俄還派出空警-500預警機與A-50U預警機遠程空中警戒。北美防空司令部(North American Aerospace Defense Command, NORAD)為此派戰機攔截監控。有別於過往多在日本海與東海空域巡航,此次則首次在楚科奇海與白令海實施,亦為中俄軍機首度從俄國遠東區同一空軍基地起飛執行任務。惟巡航路線僅掠過阿拉斯加防空識別區,並未進入美加兩國領空,而進入航空識別區但未進入領空的相似行徑亦見於過往。

 

由於美國國防部甫於7月22日公布《2024年北極戰略》(2024 Arctic Strategy),除擔憂中俄北極合作,更指控中國為步步進逼的挑戰。故中俄於北極入口處的楚科奇海與白令海聯合巡航,還出動可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對美示威之意濃厚,而此亦中國轟-6K轟炸機首次出現於美國阿拉斯加附近空域。此外,7月10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對中國是俄烏戰爭決定性推動者的指控,咸信亦為此次巡航的肇因。

 

二、第九次聯合巡航

 

2024年11月29日,中國2架轟-6N轟炸機、2架殲-16戰機、1架運-9電子偵察機與1架空警-500預警機,以及俄國2架Tu-95MS轟炸機、1架Su-35S戰鬥機與1架A-50U預警機飛入韓國東部和南部海域防空識別區,再進入日本海空域。11月30日,中國2架轟-6N轟炸機、1架運-9GL電子干擾機、1架運-9Z綜合電子偵察機、1架運油-20空中加油機、1架空警-500指揮管制機、6架殲-16戰鬥機與1架不明機型軍機,以及2架俄國Tu-95轟炸機、2架Su-35戰機與1架推斷為巡邏機,由東海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進行第二階段巡航任務。轟-6N轟炸機、運-9GL電子干擾機與運油-20空中加油機係首次參與穿越島鏈任務的機型,期間運油-20加油機還對殲-16戰機進行空中加油訓練。

 

第九次聯合巡航的兩日兩階段任務與穿越島鏈路線並非首見,亦曾見於第六次巡航。第一階段任務無疑旨在阻礙日韓軍事合作,而中國首次派遣具空中受油能力,可搭載6枚射程500公里以上的反艦飛彈或巡弋飛彈的轟-6N轟炸機參與第二階段穿越島鏈任務,除展示空基戰略核力量外,亦演練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以拒止外來勢力進入第一島鏈內。此外,第九次聯合巡航明顯為針對美國友盟於第一島鏈軍事活動的回應。蓋11月13至15日,美日韓甫於東海海空域進行第二次「自由之刃」聯合軍演(Freedom Edge 24-2);美國「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則於11月22日抵達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進行前沿部署,此乃「華盛頓號」九年來的首度重返。

 

三、年來聯合巡航的意涵

 

回溯歷年中俄亞太聯合空中戰略巡航可知,自2022年第四次巡航起,其頻率已提升為一年兩次,2024年則為第三度實施,顯示未來一年兩次的聯合巡航將會常態化。相較於中俄其他聯合軍演,例如由俄羅斯主辦的首長司令部戰略演習,或由中國主辦的戰略層級演習,聯合空中巡航顯然是相對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軍事行動。此即中俄為何將巡航頻率升高與常態化之故,況且軍演除能增進雙方的熟稔與默契,又能向對手傳遞政治訊息,故多在特定事件之後或情勢對中俄兩國不利時實施。惟聯合空中巡航常態化後,仍不免被視為例行性軍事行動。為此,中俄兩國不得不求新求變,方能達到其傳遞政治訊號與施壓對手的目的,因而出現新舊並陳的樣貌。

 

聯合巡航對區域安全的影響

 

中俄聯合軍演幾近遍及歐亞大陸,就參與程度而言,俄羅斯在亞太的參與甚於中國在歐洲。此固然與俄羅斯為歐亞國家,而中國為亞洲國家的地緣因素有關,惟檢視中國過往在歐洲的參與,卻能發現中國仍有顧忌。例如中國為避免坐實北約所謂「系統性挑戰」的指控 ,就僅派員觀察「西方-2021」(Zapad-2021)。蓋此「西方」系列演習向來以北約與美國為想定對象,中國若積極參與則無異宣告與俄聯袂對抗北約,此顯然有悖其國家利益。俄羅斯在亞太地區與中國的聯合軍演亦不遑多讓,也為自身利益考量,而盡可能地迴避臺海。故中俄現階段的亞太聯合空中巡航,可謂對彼此皆有利而負擔也最低的軍事行動,然而此一聯合巡航行動能否形成一股有效拒止外力的軍事力量?抑或仍僅處於戰場經營與對外傳遞政治訊息的階段?目前恐怕偏向後者居多。

 

檢視美國及其友盟的反應可知,目前中俄聯合空中巡航仍屬壓迫對手的灰色地帶戰術,除首次巡航有侵犯南韓領空疑慮,而讓南韓軍機進行警告射擊外,其餘僅是進入他國防空識別區。儘管雙方多半點到為止且自我克制,但中俄藉此完善彼此聯合作戰機制卻是不爭的事實。從軍機互降對方機場,由同一機場起飛執行任務,到互相利用對方領空,再到兩國預警機、電子戰機在指揮鏈的介入,無不顯示其聯戰機制的愈趨完善。

 

儘管如此,中俄在聯合巡航的派遣兵力卻未必能有效拒止外力。以轟-6K與Tu-95MS轟炸機為例,平時或可傳遞政治訊號與展示軍力,惟此兩款轟炸機極易被攔截,亦無匿蹤設計,故戰時欲達成任務恐非易事。縱使改以能空中加油的轟-6N轟炸機巡航,亦僅是延伸航程,更遑論中俄轟炸機突防能力有限,尚得面臨現代空防的挑戰。中俄聯合空中巡航現階段的成效,莫過於增進熟稔默契、戰場經營與對外傳遞政治訊息。中俄為自身國家利益考量,雖尚不至於在亞太地區為彼此出兵作戰,惟其灰色地帶戰術施壓舉動已對美國及其友盟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更能藉此試探對手底線與反應時間,不可不慎。

 

※作者為國家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本文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本評析內容及建議,屬作者意見,不代表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立場)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