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法維繫蓬勃的經濟,美國企業幫忙遊說華府的意願就大為下降。(資料照片/美聯社)
川普2017年至2021年的第1個美國總統任內,其對中國發動如貿易戰等強硬政策時,往往招致美國企業的反對;現在,川普將在20日重回白宮,但短短幾年已物換星移,中國恐怕已不再是美企眼中的「金礦」,北京當局也就更難期待當華府當局針對他們時,美國會有人幫他們說項了。
《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川普2018年發動貿易戰時,蘋果(Apple)、Nike等美企積極表示反對,稱關稅會損害美國企業等。美企過去也對中國百依百順,例如強迫轉移技術等讓企業智慧財產權蒙受損失的制度,或是與以國企為主、受政策等補貼的不公平競爭,但美企依然對中國趨之若鶩,例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執行長甚至在2007年時表示,只要能進入中國市場,將一些技術送給中國是很划算的。
當中國經濟開始轉趨不振的時候,熱情明顯消褪,星巴克(Starbucks)執行長曾在2016年表示,中國或將成為該公司的最大市場,而現在,俗稱「小藍杯」的瑞幸咖啡「內卷」式削價競爭,成為星巴克頭痛不已的問題。
除了最重要的經濟因素外,北京當局現在的政策只是惡化美企熱情,例如所謂「自力更生」政策,讓國有企業電腦網絡大舉排除美國科技產品,轉向本土業者,直接影響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企業,IBM也在去年8月宣布關閉中國的研發部門,超過1000人飯碗恐怕不保;中國補貼電動車,讓比亞迪等品牌扶搖直上,通用汽車2018年時在中國市佔率尚有13.7%,短短5年後的2023年就大跌至8.4%。
現在華府的政治氛圍也很難讓美企再幫中國說話,從川普延續到拜登政府的技術出口限制,實質上已讓輝達(Nvidia)等業者失去高達數百億美元的訂單,川普盟友、參議員柯頓(Tom Cotton)甚至在近期針對美企很直接的表示:「如果你代表中國幫他說話,那你就要有挨打的準備」。
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表示,美國企業曾將花了很多錢與時間在中國建立業務,但現在已不再熱衷於遊說華府捍衛這些投資,「如果企業現在到國會或政府遊說說在中國的投資為美國創造收益、工作或出口,對方會說:但你應該在美國投資阿,然後談話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