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連任市長成功,真的不是民進黨勝選,這是民進黨戰略思考的死角,也是對於台北市長選情的迷思難關。(攝影:羅佳蓉)
台北市是首善之都,資源眾多,每天都是媒體關注焦點,平平都是直轄市,沒有任何一家主流媒體總部設在北二都之外。以電子媒體來說,無線電視總部例如台視在松山區,中視在南港區,華視在大安區,民視則在新北市林口區。主要有線電視總部都在台北市,例如年代、中天、三立、TVBS都在內湖區,東森在中正區。
平面媒體例如四大報來說,《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的總部都在台北市內湖區,《聯合報》總部在新北市汐止區,《中國時報》總部則在台北市萬華區。以前鐵路尚未地下化,無論北上或南下,進出台北車站前後,一定可以看見鐵路旁的中時大樓,那年代從火車上唯一能看見的媒體總部,就是《中國時報》。
無論平面或電子媒體,台北市成為媒體總部最愛,即使台灣設有六都,也難能改變如此事實。台灣媒體總部集中設置於台北市,除了政經歷史必然,多少也與台北市獨占很多資源、資訊密切有關。
台北市長享盡地利之便,即便說些屁話,也可以成為媒體關注報導的新聞話題。因此,民進黨對於台北市長的迷戀,部分原因不脫離個人知名度的建立,以及黨內地位的奠定。有些小市民,不知道自己縣市的副市長或副縣長是誰,但是共通處在於都知道台北市長柯文哲,顯見媒體傳播影響深遠,台北市長與媒體之間的黏合密度,確實遠遠高過其他直轄市長,至於縣市長部分,除非特別報導,要不然很難躍上全國版面。
除了媒體鎂光燈聚焦之外,台北市長對於民進黨來說,也有政治神殿的崇高性與重要性。無黨籍人士當選台北市長,在台北市的省轄市、院轄市、直轄市的發展歷程來看,並非新鮮事,在柯文哲當選前,吳三連、高玉樹已有勝選成績。但是,民進黨創黨以來,唯有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其他人挑戰市長選舉,皆以敗北收場。陳水扁能夠當選台北市長,直接與新黨、國民黨分裂相關,執政後即使民調滿意度高,但是基本藍綠盤面相差明顯,最後藍綠歸隊,還是連任失敗。
柯文哲能夠順利以無黨籍身分當選台北市長,首與國民黨頹勢相關,眾叛親離、市民惡感明顯,此為勝選必要因素。其次,民進黨、親民黨等親綠勢力整合成功,利用「白色力量」包裝「泛綠整合」,成功掩護與淡化政黨色彩,此為充分因素。
隨著柯市長執政績效一一檢驗,世大運只要不出包,不會嚴重負面影響柯市長民調。世大運沒有出包未必等同辦好,有無媒體製造新聞來敲邊鼓與歌功頌德,才是左右民調結果與市民觀感的關鍵。換言之,置入性行銷柯文哲政績,利用輿論好感來提升民調支持度,業與世大運辦得如何無關,只要柯市長想要連任,輿情偵蒐、反制等政治工作一直進行,從未間斷。
民進黨的格局要放大思考,為了延續全面執政的鋪陳與布局,台北市長選舉勢必要戰略至上,不以國民黨敗選為桎梏限制。柯文哲無論連任成敗,2020年難免初試總統大選的水溫與觀測風向。市長連任成功,如虎添翼;市長敗選,仿效阿扁經驗,或在藍綠夾殺中做出差異化訴求。
合作搭檔競選正副總統,對於柯文哲來說,這是市長敗選的退路,也是市長連任,繼續往上爬的進程。民進黨若要抑制「柯文哲風暴」波及蔡英文連任選情,對付敗選柯文哲,當然比較容易,壓力較小。敗選「葉爾辛」,風光不再,金主縮手,吸睛機會大減,以現任總統與執政黨優勢來共同應對,當然比較輕鬆,容易管控選情風險。
民進黨要自我體認,政黨資源有限,目標不能無限上綱,各位置不可能「贏到飽」。柯文哲為了市長連任以及挑戰正副總統大選,沒有必要加入民進黨,無須自投政黨拘束,被民進黨的天王、賴神、菊媽祖壓抑牽制。柯文哲依賴「真泛綠、假白色」崛起,不等同他就是民進黨正統,非與民進黨一家人。柯文哲連任成功,真的不是民進黨勝選,這是民進黨戰略思考的死角,也是對於台北市長選情的迷思難關。
對於民進黨利益的鞏固,市議員的布局與輔選,自然重要許多。市議員就是總統、立委大選的當然「樁腳」,市議員選情看好與穩定,自然可以外溢影響2020年大選情勢。台北市長這位置,對於民進黨來說,只是戰略價值,要為鞏固2020年大選情勢打算。國民黨在最倒楣、最低潮時,台北市立委還可以8席中保住5席,足見台北市依舊是國民黨復興的重要基地。
面對國民黨、無黨籍瓜分台北市長選舉盤勢,民進黨的策略目標應該改變,不再是不讓國民黨勝選,而是換成民進黨市議員勝選甚至席次過半。市長之戰,畢竟大贏無望,可以策略性小輸。為了保住總統選情與立委席次過半,傾全黨之力攻下新北市,別在台北市繞著柯P昏頭轉向,黨內若有人願意跳火坑,扮演牽制與敵後制衡角色,何不開放以對,藉此練兵操演,亦有價值與貢獻。
※作者為自由作家
【小編推薦】
●【My東京生活Style】如果你也想假掰的吃燒肉
●【台灣人妻在港報報】香港人飲茶,不是台灣人想的那樣
【熱門影片推薦】
●宋楚瑜淚送劉文雄最後一程
●菲國反恐行動擊斃逾500名恐怖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