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客家十大新聞 「臺灣台語」名稱爭議、AI崛起客家站在浪尖

芮于珊 2025年01月03日 15:30:00
客傳會精選2024客家十大新聞。(客傳會提供)

客傳會精選2024客家十大新聞。(客傳會提供)

揮別2024,迎接2025,在後疫情時代,世界迎來一波AI浪潮,AI引領的第四波工業革命,客家站在浪尖;除此之外,客家在過去一年有許多值得紀錄的一刻,包括「臺灣台語」及「臺灣客語」名稱爭議、資深客語廣播人張民榮獲廣播金鐘獎終身貢獻獎、醫師詩人曾貴海逝世、古秀妃出任卓榮泰內閣的客家委員會主委等等。

 

客傳會精選2024年客家十大新聞,一齊翻閱過去點滴:

 

一、臺灣台語、臺灣客語之爭

 

教育部7月18日預告修法,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引起部分客家團體抗議。反對者認為台灣其他族群的本土語言亦是「台語」,「台語」一詞不能由部分族群獨佔;支持者則認為,應尊重各族群為自己正名的權利,臺灣台語一詞並未損及客語發展的權利。對此,客委會表示,尊重其他族群自稱及使用母語的權利,亦希望他人平等尊重客家族群使用母語稱呼其他語言之權利。

 

台語、閩南語名稱爭議由來已久,而「臺灣台語」一詞則來自文化部2021年發布〈國家語言發展報告〉,該報告於各語言前加上「臺灣」二字,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以及臺灣手語等來稱呼。延伸閱讀:https://reurl.cc/96DvNn

 

臺灣台語、臺灣客語之爭。(客傳會提供)

 

 

二、客語AI不落人後

 

全球AI科技如雨後春筍般應用於各個領域,客語AI亦不落人後,客家委員會利用「臺灣客語語音資料庫」,今年3月推出AI虛擬主播,國立聯合大學亦與產業合作,開發「文字轉語音系統VoxHakka」。《客新聞》秉持為台灣客家帶來全新視野的初衷,今年陸續在每則新聞新增客語「AI語音」,只要點選按鈕,即可聆聽客語語音,同時也提供「新聞學客語」真人語音,擴大語音資料庫,為客語AI盡一份心力。延伸閱讀:https://reurl.cc/oV8RRj

 

客語AI不落人後。(客傳會提供)

 

 

三、客語手機輸入法正式推出

 

客委會在今年9月25日正式推出「Hakka客語輸入法」,解決手機無法輸入客字問題。該輸入法目前支援四縣腔與海陸腔,透過客語拼音輸入,可以顯示對應的客語字,對於手機系統無法顯示的客語字,則透過自動加註拼音、自動轉成圖片的方式解決。

 

為了解決客語字輸入問題,客委會用7年時間在蒐集語音及語料的資料庫,目前支援四縣腔與海陸腔,收入6萬個詞彙,使用者可以透過專屬拼音鍵盤,搭配調型符號,系統會自動帶出對應的客家詞彙。未來3年會持續蒐集、建置大埔、饒平與詔安腔,慢慢完整客語5腔調輸入。延伸閱讀:https://reurl.cc/L5aW57

 

客語手機輸入法正式推出。(客傳會提供)

 

 

四、曾貴海辭世

 

醫師詩人曾貴海於今年8月6日離世,享壽79歲。曾貴海1946年生於屏東佳冬六根庄,是名胸腔科醫師,但致力文學創作與社會運動,自1985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鯨魚的祭典」開始,以華、客、台語三種語言書寫,筆耕不輟,包括詩、散文、文論、歌詞等,並曾榮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國際詩歌獎,也是第一位獲頒該獎的亞洲詩人。

 

曾貴海一生致力於支持台灣本土文學運動與生態環境保護,曾發起美濃反水庫運動、促成衛武營藝術中心,並用心於客家事務,甚至醫生執業時,說客語的病人不用掛號費等。總統賴清德在曾貴海追思禮拜頒發褒揚令,並引用曾貴海的作品〈冬花夜開〉:「不斷地開花,不滅的夢,在某一個小小的角落,悄悄改換了世界。」延伸閱讀:https://reurl.cc/ZZ4eZ6

 

曾貴海辭世。(客傳會提供)

 

 

五、張民榮獲廣播金鐘特別貢獻獎

 

資深客語廣播人張民(張茂隆),今年10月18日榮獲第59屆廣播金鐘獎特別貢獻獎。張民從文化部長李遠手中接過獎項,用客語致詞,感性地說:「這個獎雖然是我得到,但這個獎對所有堅持從事廣播事業的朋友,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1943年出生苗栗大湖大寮村竹高屋的張民,今年81歲,投入廣播近一甲子,其與妻子古嫈搭檔主持的《客家鄉音》與《鄉村公園》節目,在廣播界擁有極佳的口碑,累積不少忠實的聽眾。如今張民仍在講客廣播電臺製播《古典有聲書》節目,每天用10分鐘以客語講述中國古典文學故事,讓客家文化與客家節目長遠走下去。延伸閱讀:https://reurl.cc/36KXW9

 

張民榮獲廣播金鐘特別貢獻獎。(客傳會提供)

 

 

六、客家電視台電視金鐘25項入圍破紀錄

 

第59屆金鐘獎客家電視戲劇類入圍15項、節目類入圍10項,共計包辦25項入圍,其中以電視電影《唱歌給你聽》入圍8項最多。最終,《吉日良辰客家封》獲得節目金鐘「生活風格節目獎」,彭浩秦、陳韻如以《學學嘴學學鼻》榮獲「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唱歌給你聽》榮獲戲劇金鐘「電視電影獎」、「節目燈光獎」、「節目攝影獎」以及「節目剪輯獎」。延伸閱讀:https://reurl.cc/jQ9Wem

 

客家電視台電視金鐘25項入圍破紀錄。(客傳會提供)

 

 

七、陽明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產學合作爭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3月18日通過讓企業「群聯電子」,於竹北六家校區客家文化學院停車場,興建1210坪的「產學合作」辦公大樓。消息傳出後,引起師生與文化界強烈反彈,批評校方作為猶如「在近三百年的古蹟群中插下一把利刃。」短短數天超過4000人連署反對,連署發起人之一的林秀幸痛批校方此舉是「非常負面的教育示範」。最終校方與群聯電子先後發布聲明,「中止該捐建案後續作業。」延伸閱讀:https://reurl.cc/zpq1GN

 

陽明交大客家文化學院產學合作爭議。(客傳會提供)

 

 

八、古秀妃出任客家委員會主委

 

總統賴清德新閣揆卓榮泰,今年4月19日公布的新內閣第4波人事,由古秀妃擔任客委會主委,也是繼2002年葉菊蘭後,再度有女性出任客委會主委。1972年出生的古秀妃,出身高雄美濃,就讀東海大學時期熱心客家事務,創立客家社,並投入反美濃水庫運動。古秀妃過往也曾擔任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高雄市客委會主委、台南市客委會主委等職務。古秀妃確定出任客委會主委後,被問到未來客委會政策方向?古秀妃用客語表示,第一個重要的就是語言,「客家話」是全民的客家話,講客才有辦法延續文化。延伸閱讀:https://reurl.cc/G5njqW

 

古秀妃出任客委會主委。(客傳會提供)

 

 

九、李喬獲頒聯合大學名譽博士

 

高齡90歲的文學家李喬,今年11月23日獲國立聯合大學教授聯名推薦,並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李喬說,他行將就木,做夢也沒想到再獲此殊榮。他從小貧病、饑餓,構成他在悲觀中堅毅奮鬥的生命基調,因此他的文學始終志在反抗,疼惜萬物,跟弱勢者站在一起,且一直寫作不懈,最終理想是認同鄉土,世界一體。延伸閱讀:https://reurl.cc/mRxMjl

 

李喬獲頒聯合大學名譽博士。(客傳會提供)

 

 

十、客家電視台納入公廣集團。

 

《公共電視法》在2023年5月修法通過後,「客家電視」正式法制化,加入公廣集團,不再透過「標案」或「補助」形式營運,而是以捐贈方式將客家電視台成立21年累積的智慧財產權、器材等捐贈予公廣集團,保障公共電視自主性。時任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將來不論誰執政,客委會與客家電視台都維持一臂之遙,不能指使客台,希望藉此讓台灣的公共傳播越走越遠、越來越好。」延伸閱讀:https://reurl.cc/oV8RoM

 

客家電視台納入公廣集團。(客傳會提供)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