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敘利亞新政府而言,如何獲得美國、阿拉伯國家等的支持,才是新政府能否成功的關鍵。(美聯社)
去年12月底,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出逃俄羅斯,巴沙爾父子五十年的獨裁統治告終。敘利亞也進入新一輪洗牌。敘利亞何去何從,令人關注。
敘利亞變天的大贏家,無疑是背後一直支持沙姆解放陣線的土耳其,大輸家則是背後支持巴沙爾的俄國和伊朗。但對敘利亞新政府而言,如何獲得美國、阿拉伯國家等的支持,才是新政府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敘利亞內戰中,美國主要支持兩方:1)敘利亞自由軍,他們要求推翻巴沙爾政府,敘利亞民主化;2)庫爾德人的敘利亞民主軍,他們要求庫爾德人自治甚至獨立。前者力量弱小,主要在美國的庇護下佔領敘利亞東南一角(美國在當地有軍事據點)。後者則據有資源豐富的敘利亞東北部。
美國在敘利亞的直接主要訴求也有兩個:1)把巴沙爾政府拉下台;2)反恐。把獨裁者巴沙爾拉下台是美國介入敘利亞戰爭,背後支持自由軍的最初目的。而反恐就是美國和其盟軍直接出兵加入敘利亞戰爭中的直接原因。當然,巴沙爾背後是伊朗和俄國,把它們勢力趕跑或至少削弱,也是重要考量。
對美國來說,拉下了巴沙爾是第一位的,這讓美國當年干涉敘利亞內戰的最終有了確定的戰果,伊朗基本是被掃地出門了,至於俄國會不會被趕跑,還有一定變數。但即便俄國還能留在敘利亞,勢力也必大爲削弱。俄國有一個租借的海軍基地,有可能能留下,到期才走。另一個空軍基地,本來就是巴沙爾政府臨時給俄國使用的,巴沙爾下臺,這個空軍基地必然不可能再給俄國用了。事實上俄國正在把武器搬走,以防雙方一旦反目,就落入對手手中。
但另一方面,反恐戰爭到最後,反而讓「恐怖主義組織」奪取了政權,這怎麼都說不過去。沙姆解放陣線位列美國和聯合國的恐怖組織名單。其領導人喬拉尼(Abu Mohammed al-Jolani,最近恢復使用真名艾哈邁德·沙拉(Ahmed al-Sharaa)),更被指參與多宗在中東戰亂國家的恐怖主義襲擊,被美國通緝甚至懸紅一千萬美元。
但美國在這方面存在很大靈活性。美國當然不會支持恐怖主義政權,但如果恐怖主義政權能「洗底」,答應不再搞恐怖主義,那麽在現實的條件下,選擇合作也不失爲好事。
有利的是,自從沙姆解放陣線發動推翻巴沙爾的大進攻以來,沙拉一直表現出「溫和」的姿態,希望被各方接受。這和阿富汗的塔利班形成鮮明的對比。
所謂「人靠衣裝」,光是從衣著上,沙拉就非常「不恐怖主義」。塔利班奪得阿富汗控制權以來,各個領導人每次出現,都是頭髮鬍子亂糟糟,身穿迷彩服,手拿機關槍,隨時要開火殺人的凶狠樣子。但沙雷身穿西裝,鬍子整整有條,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接受電視採訪時談吐也很得體。這雖然很可能是「裝出來」的,但就算是「裝」,他肯去「裝」,至少比連裝都不肯裝的塔利班要好得多。
沙拉承諾要成立一個世俗的、包容的政權。鑒於恐怖主義分子很多都是宗教極端分子出身,這個承諾能否實現,當然要聼其言觀其行,但美國不妨「先相信,而確認」。
事實上,在反恐戰爭基本結束之後,原先的恐怖主義派系退縮在敘利亞西北角伊德利布省(Idlib)偏安一隅時,美國對恐怖主義派系也有接觸的渠道。在大進攻發動後,第一個採訪沙拉的外國大電視臺不是阿拉伯的半島,而是美國的CNN,這不可能沒有官方或半官方在背後穿針引綫。最近,美國派出外交人員與沙拉會晤,會晤之後反應良好,美國撤銷了對沙拉的千萬懸紅通緝令。可以說,這是美國對新政府放出的強大善意。
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等阿拉伯國家們也是美國的盟友,他們在敘利亞戰爭中和美國有基本相似的立場,既支持推翻巴沙爾,也支持反恐。
然而,身在本地區,與敘利亞主體民族同爲阿拉伯兄弟,也都是遜尼派伊斯蘭為主流信仰的國家,他們的出發點和美國不同並不完全一致。關鍵就是,那些阿拉伯國家的底層,有很多同情恐怖主義的民衆,他們偏向站在伊斯蘭宗教的立場支持那些遜尼派極端主義者。那些阿拉伯酋長國王們,作爲世襲的世俗派,即不能無視這些民意,也不能允許這些宗教極端主義思想做大以影響自己的權力。和美國相比,這種擔憂對他們而言更直接。於是他們固然歡迎世俗的什葉派巴沙爾政權被推翻,但同樣擔憂一個遜尼派的宗教極端主義在敘利亞當權。對他們來説,一個世俗的遜尼派政權才是「最好的敘利亞」。
好消息是,敘利亞新政權也同樣對阿拉伯國家連連釋出善意。沙拉接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比亞電視台專訪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必定會在敘利亞的未來發揮重要作用」;外長希巴尼則接受卡達半島電視臺的專訪,說新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保持開放態度,與所有人接觸,重建與外界的關係。
1月2日,敘利亞新政府外交部長阿薩德·哈桑·希巴尼和國防部長穆爾哈夫·阿布·卡斯拉、情報總局局長阿納斯·哈塔卜等人組成的外交團,應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的邀請,出訪沙烏地阿拉伯。
因此,現在看來,敘利亞新政府有意和美國及阿拉伯國家修好,然而,還有兩個障礙尚不明確。
美國在敘利亞事務上,除了阿拉伯國家外,還有兩個「友軍」需要照顧:以色列和庫爾德人。
以色列並未直接參加敘利亞內戰,但會不時空中打擊巴沙爾政權及敘利亞境內的伊朗軍事人員,而且,以色列也支持庫爾德人。以色列不但已把國際上認爲屬於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宣佈為自己領土,在巴沙爾被推翻之際,不但以「防止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大規模轟炸巴沙爾的軍火庫,還乘亂進佔戈蘭高地邊緣上的緩衝區。根據以色列的傳統作風,不排除準備長期駐扎在這些新緩衝區上。
敘利亞新政府如何處理和以色列的關係,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態度。説實在,敘利亞新政府能擊敗巴沙爾,以色列功勞很大,不是以色列重挫巴沙爾的外援真主黨游擊隊和伊朗,巴沙爾恐怕不會這麽容易就輸掉了。但敘利亞新政府如果高呼「團結統一的敘利亞」的口號,那麽戈蘭高地(或至少以色列新佔領的緩衝區)就不能不成爲以敘關係的重要議題。更何況,敘利亞會否支持同爲遜尼派恐怖主義組織的哈馬斯也是一個尚待觀察的事。
庫爾德人問題更是關係重大。庫爾德人控制著敘利亞東北,那是敘利亞重要的產糧區和產油區。巴沙爾政權之所以貧弱,就是因爲糧食和石油的收入大都落入庫爾德人的手上。因此,新政府肯定不可能放任庫爾德人繼續控制那些地區。另一方面,庫爾德人最終的目的是獨立,至少也是保持現在的自治現狀。這同樣也是「團結統一的敘利亞」所不能容忍的。事實上,目前沒有依附敘利亞新政府最主要勢力,就是庫爾德人。
庫爾德人的武力依賴美國(和以色列)在背後支持,而土耳其則和敘利亞新政府同一陣綫,希望鏟除庫爾德勢力。這恐怕是敘利亞新政府最棘手的難題。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在1月20日上臺,對敘利亞新政府是好消息,因爲川普向來對支持庫爾德人不熱心。如果沒有美國撐腰,而以色列背後支持庫爾德人完全是現實主義的。面對土耳其和敘利亞新政府的壓力,庫爾德人很可能不得不就範。
這樣一來,很可能出現的局面就是,敘利亞新政府會在庫爾德和以色列問題上來個大交換,對以色列行友好姿態,換取美國和以色列不支持庫爾德。如果成真,那麽在川普要推動《阿伯拉罕協議》的精神下,敘利亞和以色列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直接建交。
※作者為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