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歐洲海纜接連遭破壞 專家投書WSJ曝北京真實目的:改寫國際秩序

洪毅 2025年01月06日 18:39:00
中國在海上生事不僅止於台海,僅近期就包含南海衝突、歐洲海纜切斷等。圖為2021年時,菲律賓馬尼拉民眾在中國使館外抗議。(美聯社)

中國在海上生事不僅止於台海,僅近期就包含南海衝突、歐洲海纜切斷等。圖為2021年時,菲律賓馬尼拉民眾在中國使館外抗議。(美聯社)

中國貨輪今天故意切斷台灣附近的海纜,但鑒於日前中國兩度切斷歐洲海纜,表明中國的野心不僅止於試圖以「灰色地帶」封控台灣,專家指出,中國的終極目標,恐怕是想藉由破壞二戰後的和平世界,由中國主導改寫國際海洋法規。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學者布勞(Elisabeth Braw)投書《華爾街日報》,細數中國自2023年10月後,兩度破壞北歐波羅的海海纜的行為,指出最近10年以來,這個仰賴海洋貿易而經濟崛起的國家,其海洋政策出現奇怪的逆轉。

 

在習近平掌權以前,中國是全球海洋秩序的維護者,2000年代索馬利亞海盜猖獗時,中國派軍艦維護非洲之角船隻的安全,當時參與護航任務的英國海軍將領波茨(Duncan Potts)回憶,當時中國與歐美進行海上情資交換,甚至討論是否與中國的補給艦一起參與印度洋補給任務。

 

 

現在的光景大不相同,2023年10月,連接愛沙尼亞與芬蘭的2條海纜及1條運輸管道遭到中國商船破壞,相關當事國調查的請求卻石沉大海;去年11月,又有1艘中國商船在瑞典經濟海域切斷2條海纜,分別是連結芬蘭與德國,以及立陶宛連結瑞典的海纜,事件發生後,該船仍持續航行,直到瑞典政府懷疑該商船涉事時,已在丹麥經濟海域,瑞典檢方試圖登船未果,該船最終揚長而去。

 

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海面下的基礎設施非戰時不得破壞,不然該船舶註冊國應負責任。瑞典政府懷疑去年11月的破壞行為是蓄意的。

 

當大本營在葉門的青年運動(Houthi movement)襲擊商船時,中國也不再聞問;青年運動基本上只攻擊歐美商船,不攻擊中國商船。此外,中國也在南海不斷生事,而且刻意只動員海警,若對方軍隊有任何動靜,都可以讓中國有藉口稱挑釁的是對方。

 

布勞指出,中國現在似乎是想藉由破壞海洋秩序的方式,向全世界昭告當前海事國際法有缺陷,例如外交部長王毅2022年就曾說,UNCLOS應該要「與時俱進,符合當前國際海事慣例」;考慮到二戰後的國際法規多由歐美主導草擬,很有理由相信中國亟於改寫他們,也就是說,中國正在破壞國際海洋法,製造混亂,犧牲海洋安全,改變二戰後美國主導世界和平的態勢。

 

布勞指出,考慮到全球80%的貿易都在海上運行,國際網絡、能源、金融也透過海纜或管道傳輸,因此反覆的破壞海洋會比直接發動攻擊更危險,UNCLOS並不完美,如美國雖然遵守公約但拒絕批准,但中國的行徑應當被全世界聲討,包括與中國友好的國家。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