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鮑爾,呼籲投資者加速對軍工產業的挹注,使嚇阻能力得以擴張,藉此維護全球的安全與繁榮。(取自鮑爾X平台帳號)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除了武器系統的先進,後續彈藥的供應更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因此歐、美軍工企業除了全力生產之外,更持續擴大產能以供應各國援助烏克蘭,以及填補軍火庫存的大量需求,對此,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海軍上將鮑爾呼籲投資者著眼豐厚獲利大舉挹注軍工業,並稱不投資的人很「愚蠢」。
《金融時報》(FT)報導,鮑爾(Rob Bauer)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投資人迄今都無法明確掌握其在俄烏戰爭爆發下,「集體防禦」(collective defence)架構之中所能夠扮演的角色,因此與2022年以來各國政府龐大金額購案失之交臂。
鮑爾在訪談中對投資者喊話,表示「你為何對於動輒數兆元的資金流動無動於衷?難道是商業本能出了問題?難道你是笨蛋嗎?」,此外,他也強調「如果重視報酬率」,「各國政府未來20年對軍工產業的挹注,就是最明顯的投資標的」。
鮑爾強調當前的發展「涉及美中勢力的重新平衡」,「如果地殼板塊移動,就會引發地震,但如果是地緣政治板塊位移,就會引發戰爭」。鮑爾也表示「雖然我認為基本上不會出現世界大戰,但就目前的發展看來,區域內的武裝衝突無疑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
報導指出,許多歐洲大型軍工企業,包括德國的萊茵金屬(Rheinmetall)、挪威的康士伯集團(Kongsberg Gruppen)等,在各國政府大量訂購戰車、飛彈以及火砲系統的情形下,股價紛紛出現飆漲,且在北約(NATO)重新補充軍火庫存的需求下,未來10年收益進一步擴大將是可預期的發展。
即便前景看好,但部分歐洲銀行對於協助軍工業擴產仍然興趣缺缺,且中小型的軍工廠取得資金更是困難;雖然自從2019年起,風險投資基金對於北約國家的防衛新創挹注成長了4倍之多,但許多基金仍然基於「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等原則,限制資金流向軍工產業,且歐盟共同預算也有不得直接投資軍工產業的禁令存在。
即將在本月卸下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的鮑爾,認為前述策略「已然過時」,指出有部分退休基金以及銀行,「認為軍工產業產品被用於殺人」因此不符合道德,但他表示「我建議這些人去看看加薩,去看看烏克蘭,去葉門還有敘利亞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戰爭真正所造成的後果」,強調「挹注防禦、提升嚇阻能力才是最好的永續發展策略」。
鮑爾表示「缺乏戰略思考能力的情形,有時令人非常震驚」,強調「企業營運不能只看著下一季的增長」,且「對於大部分的企業人士而言,安全威脅似乎感覺還離得很遠,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他指出「經濟的繁榮必須奠基在穩定以及安全之上,這正是北約75來存在的意義」,且「防禦並非一種成本,而是投資」,呼籲投資者盡快轉換思考模式,加快挹注軍工產業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