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近日喊雙罷免,綠營人士指出,此非層峰共同拍板共識;賴清德與柯建銘信任度仍在,「賴柯」不可能切割。(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朝野對立衝突加劇,近日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率先喊出「雙罷免」,立法院正、副院長改選外,「41席藍營立委,也一定要罷免掉」,引發朝野軒然大波。據了解,府院黨與立院黨團曾就罷免議題多次開會討論,定調是先走完所有法律救濟程序後,再來決定是否加入罷免;換言之,柯建銘喊雙罷免並非層峰共同拍板的共識;但綠營也強調,賴清德與柯建銘信任度仍在,「賴柯」更不可能切割,也要藍營管好自己、不用管到別人家務事。
柯建銘在4日獨自開記者會,闡述近日政局與立法院危急存亡局面,痛批立法院長韓國瑜、秘書長周萬來加深國會亂象,立法院被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和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的意志掌控,他話鋒一轉登高一呼要罷免國民黨41席區域立委,甚至要改選國會議長的雙罷免。
柯建銘4日獨自開記者會,並指要罷免國民黨41席區域立委,甚至要改選國會議長的雙罷免。(張哲偉攝)
此話一出也讓民進黨團錯愕,不少綠委私下表示「黨團對罷免這題沒有共同態度吧」、「殺國民黨立委,自己可能也反被殺」,認為大罷免對當今政局沒有太大幫助。據悉,是否加入罷免甚至發動罷免的議題,在府院黨高層會議曾多次討論,但最後層峰的共識都是不會先往這個方向走,在法案表決上國民黨、民眾黨一直以人數相逼,通過各種肉桶法案,府院層峰優先採取法律救濟手段,等窮盡一切方式都無效後,才會走向罷免一途。
黨政人士指出,現階段罷免活動仍是公民團體自主,民進黨態度都是尊重,至於台派、青鳥的焦慮大家都清楚,在野黨不斷以違憲的修法相逼,同時間民進黨團在立法院表決失敗、打架也打不贏,當然會引發台派的憂心與焦慮,罷免連署成為他們的情緒出口,這份憤怒與怒火難以熄滅甚至持續燃燒後,最後會形成罷免熊熊大火,對民進黨後續自然是有利,但現階段仍不適合做出表態。
為何綠營不願對罷免做出表態?黨政人士分析,府院黨層峰都定調目前就是「窮盡一切法律救濟手段。」像是今天通過的《警察人員人事條例》,2024年12月通過的《財劃法》、《選罷法》與《憲訴法》,目前《憲訴法》收到公告,其他條文收到公告後,將走覆議、釋憲的路徑,甚至不排除公投是救濟手段之一,等到這些救濟手段都用上,藍白卻絲毫不收斂時,罷免才是最後終極目標。
知情黨政人士透露,就算真的加入公民團體罷免行列,也不太可能真的罷免國民黨41席區域立委,這樣分散戰力最後只會無功而返,應該會選擇4~5個區域藍委,鎖定高仇恨值、高曝光率、有較多話語權或是常常挑釁民進黨的藍委,集中火力,這樣才真的有機會拉下來。
另位熟知內情民進黨人士分析,從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案例來看,罷免已經被視為「另一次選戰」,不論是支持罷免或反對罷免,勢必要「熱戰」、正面對決,各自動員支持者,甚至要走向類「造勢」、類「選前之夜」的組織、文宣大戰,對於雙方都是資源的耗損,因此集中火力是相當有必要的。目前國會席次,泛藍陣營52+2席(2席無黨籍)、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只要挑3至5席國民黨立委集中火力,將藍綠席次翻轉成正負2,壓力就會落到民眾黨身上,也能有效制止藍白濫權。
但是全面開啟罷免熱戰的計畫,目前不在綠營的現階段目標當中,因此對於柯建銘的「滿腔熱血」,府院黨層峰都認為,雖然不是民進黨主軸,但顯然老柯的挑釁也收到一定的效果。畢竟今天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也出面迎戰,嗆聲要一起來罷免民進黨立委,顯示藍營本身還是怕罷免才會這樣激動。
「賴清德從頭到尾都不可能切割、或是不信任柯建銘!」黨政知情人士表示,總統與總召間仍有一定的信任度存在,也絕對尊重黨團自主,近日藍營一直操作「賴清德忌憚柯建銘」、「賴清德與柯建銘關係破裂」,都是分化手法的一部分,柯建銘與賴清德的溝通管道都一直暢通無阻,僅管許多意見上總統有其想法,但立委出身的他比誰都了解立法院運作模式,府院很難過多干涉。
據了解,許多關鍵時刻賴清德仍是尊重黨團自主決策,像是2024年12月19日民進黨立委破天荒趁夜攻佔主席台,阻擋《選罷法》、《財劃法》與《憲訴法》三讀,參與黨團決策的知情人士透露,當天是不少綠委都在柯建銘辦公室開會,原本是要凌晨三點才行動「拂曉出擊」,但當時黨團立委情緒相當高昂,不少人都對於藍白亂搞忍耐度到了極點,晚上8、9點時,民進黨立委決定直接攻占議場,蔡易餘、吳思瑤等黨團幹部也沒有反對,立委像是鍾佳濱、沈伯洋都支持終須一戰,甚至連住院開刀的立委郭國文都負傷佔領議場,態度非常明確。據悉,後來有人當場告知總統府,當時總統並不贊同,但黨籍立委當氣氛相當高昂,大家都忍不到凌晨或等高層協調,因此大家集體決策後仍要衝一次。
僅管民進黨黨團近日內部氛圍不佳,院與黨團的關係不如過去蔡英文8年緊密作戰,但隨著局勢不同,仍在摸索、進化其應對方式。不過,藍營甚至操作到民進黨團要換總召等,都讓綠委相當不滿,要藍營管好自己家務事就好,不要太雞婆,賴清德現階段也不可能切割,甚或不信任柯建銘與黨團的集體決策。(責任編輯:許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