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威脅將對丹麥徵收「高關稅」,讓丹麥企業緊張。圖為諾和諾德生產的減重藥物「胰妥讚」(Ozempic)。(美聯社)
川普稍早表示不排除以軍事或經濟「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還有獲得丹麥領土格陵蘭,還威脅丹麥拒絕讓格陵蘭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他將對丹麥徵收「非常高的關稅」,讓諾和諾德和樂高等丹麥企業十分擔憂。不過對此,丹麥外長拉斯穆森強硬表示,若格陵蘭居民願意,格陵蘭可能會獨立,但不可能成為美國的州。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一直重申,美國出於國家安全需要格陵蘭,因此丹麥應該放棄這片領土,而若丹麥拒絕讓格陵蘭成為美國的一部分,他將對丹麥徵收「高關稅」。
丹麥的總人口少於紐約市,並非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2023年,丹麥向美國出口超過110億美元的商品,僅占美國超過3兆美元進口總額的一小部分。作為回應,美國向丹麥出口超過50億美元的商品,包括工業機械、電腦、飛機和科學儀器。雖然規模不大,但有些丹麥商品在美國備受歡迎。根據貿易數據平台「經濟複雜性觀測站」(OEC)的數據,丹麥最近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約一半是成藥、胰島素、疫苗和抗生素。如果川普對丹麥徵收高額關稅,這些商品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
丹麥是製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所在地,他們生產的減重藥物「胰妥讚」(Ozempic)和Wegovy在美國大受歡迎。諾和諾德對丹麥經濟的重要性非比尋常,最近占丹麥私營部門就業增長的一半還有全國經濟增長的全部,因此有人將丹麥稱為「製藥國」。諾和諾德正增加在美國的生產,以滿足美國人對GLP-1減重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諾和諾德聲明表示,他們正密切關注局勢,但不會對假設或猜測發表評論。
除了藥品外,丹麥還向美國出口醫療儀器、魚片、豬肉、煤焦油、石油和烘焙食品等商品。另外,對許多孩子還有成年人來說,丹麥是世界最大玩具製造商樂高(Lego)的故鄉。
Haha, Trump threatens Denmark with tariffs if they don’t hand over Greenland.
— Ming the Merciless Fella (@MingtheMercil15) January 7, 2025
That’s going to go down well with his base. Guess what Denmark makes? Ozempic, Wegovy & insulin.
In fact, Novo Nordisk has sold so much Ozempic to the US, the Danish Central Bank had to cut interest… pic.twitter.com/pbQd11fgFc
川普粗魯的言論讓丹麥商界備感憂慮。對川普威脅向丹麥徵收關稅,根據丹斯克銀行分析,這可能會「對丹麥企業造成相當大的傷害」。丹麥總理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表示,她不認為與美國的貿易戰是明智之舉。
丹麥外交部長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8日也表示:「我們承認格陵蘭有自己的野心,如果這些野心實現,格陵蘭將獨立,它不太可能成為美國的1個州。」他也坦言,隨著俄羅斯及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增加,美國對北極安全的擔憂是合理的。他指出:「我不認為我們正陷入外交危機,我們願意與美國進行對話,討論如何才能進行比現在更緊密的合作,以確保美國實現自己的雄心。」
格陵蘭總理埃格德(Mute Egede)先前表示,格陵蘭不出售,並在新年演講中加大對獨立的推動力度。丹麥政府表示,格陵蘭的命運只能由其居民決定。格陵蘭財政部長詹森(Erik Jensen)也重申,格陵蘭不出售,他們的願望是有朝一日實現獨立,而非從1個國家治理轉移到另1個國家。
丹麥總理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則稱,她無法想像川普的野心會導致美國對格陵蘭進行軍事干預。丹麥在當地的軍事部署有限,僅有4艘巡檢船、1架「挑戰者」偵察機和1支狗拉雪橇巡邏隊。
Hey America. If you take Greenland by force, Denmark will cut off your Ozempic supply.
— Casper- Nuclear advocate🇩🇰 (@casperj33081634) January 7, 2025
God luck with that fatties 👍 pic.twitter.com/8ry5g0e3rI
Lean-looking Elon Musk reveals he’s taking Mounjaro for weight loss in festive ‘Ozempic Santa’ post@elonmusk #elon #ElonMusk pic.twitter.com/caG2XRfZl8
— Insider News (@ElectricNews3) December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