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卸職的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抨擊美國軍工業只顧哄抬股價,不顧履約責任的態度,對美國與盟友造成的威脅「比中國還嚴重」。(美聯社)
即將於下周結束任期的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8日接受專訪時,對美國軍工業發出嚴厲批判,強調在其擔任大使期間,眼見美國軍火產業近年來只顧著收購庫藏股、抬高公司股價,卻未能適當擴產,不顧合約期限,嚴重延誤對美國與重要盟友軍售的交付作業,「對於美國與其嚇阻能力的危害更甚於中國」。
彭博報導指出,易曼紐(Rahm Emanuel)8日在專訪中表示,目前美國軍工產業對於抬高企業股價的興趣,高於擴張產能履行合約義務,因此往往導致軍售案交付的延誤,對於美國以及美國盟邦的安全都已經構成威脅。
於2021年上任的易曼紐指出,在擔任現職的期間見證了美國軍工產業長年以來,對印太地區美軍單位,以及美國盟邦延誤交付的嚴重情形,並且悻悻然地表示「我已經算不清有多少次必須運用自己的政治資本,掩飾這些企業的失敗」。
因此,他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方案之一,就是一旦出現某種程度的延遲交付情形,就應對美國軍事承包商祭出數年之內不得購入庫藏股的制裁,使軍工產業重新聚焦於合約實踐的本務之上。近年來由於俄烏戰爭,中東地區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黎巴嫩真主黨(Hazbollah)以及葉門「青年運動」(the Houthis)之間的武裝衝突激化地緣政治發展,並且大幅推升了軍事裝備的需求,使包括RTX、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 簡稱諾格)以及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簡稱洛馬)、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等美國大型軍工企業大賺戰爭財。
其中,根據彭博統計光是在2023年,洛馬以及RTX公司就花費了189億美元(約6221.9億元新台幣)在購買庫存股上,相形之下,這兩家企業用於生產的資本支出僅有41億美元(約1349.7億元新台幣),因此易曼紐的說法並非一家之言,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也曾在去年提出同樣的批評;報導指出,對於美軍而言,美國軍工業造艦能力目前已遠遠落後中國,使美國海軍無論是擴張艦隊,或是汰換老舊戰力都舉步維艱,其中,美軍原本計畫每年應完成兩艘核動力潛艦的建造作業,但目前美國軍工業目前的能力僅剩下一艘。
除了美軍戰力維持受到挑戰之外,包括日本、台灣等美國重要盟友的安全也因此而受到威脅,根據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統計,截至去年11月為止,美國對台軍售尚未交付的規模達到219.5億美元(約7225.94億元新台幣),凸顯出該問題的嚴重性。
有2個孩子正在美軍服役的易曼紐,強調軍售交付的長期延誤,正在破壞美國與盟邦之間的默契與協調能力,無疑將損及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嚇阻能力,並且使期望能獲得先進裝備執行任務的美軍官兵大失所望,因此他表示目前是祭出手段,讓這些軍工企業對於延誤交付「有切膚之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