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若想在全球人工智慧市場中維持重要地位,必須將重點從純技術驅動轉向應用導向,並在跨領域整合中尋求突破。(美聯社)
台灣應該如何發展人工智慧產業,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雖然台灣擁有堅實的半導體基礎和完整的供應鏈,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AI應用層面的發展卻相對緩慢,呈現出不均的態勢。特別是在部分領域,雖然展現了亮眼的成績,但整體仍未能全面推進技術的實際應用。為了在人工智慧產業中保持競爭優勢,台灣必須重新審視策略,將目光聚焦於應用導向的發展與跨領域的整合創新。
台灣在推動人工智慧發展時,必須重視主權AI的建設,以確保國內產業的數據安全與技術自主性。發展主權AI需要從基礎技術開發到應用服務全面掌握核心技術能力,避免對外部技術過度依賴,特別是在關鍵基礎設施與國家機密相關的領域。政府應主導建設國內專屬的AI開放平台,促進公私部門合作,並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標準與法規。同時,透過投資本地AI芯片研發與雲端運算基礎設施,建立更強大的算力基礎,為產業提供安全且高效的AI應用支撐。這樣的策略將確保台灣在全球人工智慧競賽中的獨立性與競爭力。
在AI的應用面向上面,是台灣未來最值得投入的部分,以智慧醫療為例,台灣的應用率已超過八成,顯示出人工智慧在解決實際需求上的潛力。其他產業的進展卻相對緩慢,顯示出台灣在推廣AI應用層面的努力仍需加強。為了突破這一瓶頸,應將發展重點放在如何實現技術與市場需求的精準結合,從而加速AI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並提供具體而有價值的產業解決方案。推動產官學研合作與支持新創企業的發展,將是有效整合資源、促進技術落地的重要方式。
在跨領域整合方面,智慧醫療的成功經驗為其他產業提供了借鑒。未來應將這一模式推廣至更多應用場景,探索人工智慧在不同行業的潛力,特別是透過技術與不同學科的結合,實現更多創新突破。建立完善的人工智慧生態系統至關重要。包括連結上下游產業鏈、整合研發資源以及培育專業人才,都是形成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步驟。
台灣若想在全球人工智慧市場中維持重要地位,必須將重點從純技術驅動轉向應用導向,並在跨領域整合中尋求突破。當技術能夠切實回應市場需求時,其發展將更具價值與影響力。善用既有優勢、加速技術落地、促進產業升級,不僅能強化台灣在國際市場中的角色,還能為本地產業創造更多發展機會,推動科技水平向新的高峰邁進。
※作者為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