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快奇專案」研製遙控攻擊無人艇,外型類似烏克蘭無人艇。近日中科院公告,徵求國內廠商進行自家無人艇驗測。(合成畫面/取自CRUX頻道YT、中科院)
國防部代號「快奇專案」編列8億1200餘萬元,委由中科院2年內研製遙控4艘攻擊型無人艇。據了解,為了打消各軍種長年對中科院研製的武器裝備性能多有抱怨,加上國內多家廠商也投資研製無人艇,同時也讓國防部打消對快奇攻擊無人艇性能的疑慮,2月3日、春節假期後開工第一天,中科院就貼出邀商公告,公開徵求國內廠商進行自家無人艇驗測,規劃在今年6月於宜蘭蘇澳外海執行測試,屆時驗測的數據將與快奇攻擊無人艇一起比較,再依驗測結果來決定未來陸軍部署量產的依據。
據指出,中科院研製的快奇攻擊無人艇,屬於具有AI功能的攻擊自殺無人艇,與烏克蘭無人艇(Uncrewed Surface Vessels, USV)性能相當,因國內也有多家廠商自行研發無人艇,經中科院一一打電話去邀商,僅1家是研製攻擊型無人艇且答應會前往驗測,其他廠商研製的如無人點對點運輸型無人艇,則性能完全不同;台船雖月前宣布3月將對外說明其準備研製的無人艇,但對於中科院的邀商則是完全拒絕,被解讀可能是還未準備好。
這次中科院公開徵求國內廠商前來驗測自家攻擊型無人艇,其主要功能規格分別在遙導控距離部分,可於海岸邊相關位置導控,對距岸相當距離海面上之無人艇,執行遙導控。(考量地球曲率等物理限制,遠距離遙控可透過高地或高樓或無人機中繼或衛星達成)
在光電目獲影像部分,無人艇配置光電酬載,影像可即時回傳至陸上導控站。在任務酬載部分,無人艇須可裝載相當體積重量之任務酬載。(須預留安裝於無人艇上之空間及機械介面);在導引操控部分,一陸上導控站,內含操控裝備,具備遙控駕駛或自動導航能力。二導控站具備螢幕可即時顯示導引畫面。在數位保護部分,採數位通訊加密機制。
陸上機動能力部分,無人艇(含任務酬載),可於陸地上機動運輸至陸地岸際(港口或海灘)實施佈放。在船體製造部分,無人艇船身可採玻璃纖維強化材或鋁材或同等強度之材質製造。船體特性則要提供無人艇長度、寬度、排水量、吃水深、滿載續航力資料。海象操作部分,在一般海象下,可有效高速航行執行任務。而且在高海象下結構無航行安全顧慮,可採低速航行遂行任務。航行速度部分則是測試滿儎最大船速。
從中科院「光華計劃室」快奇專案所公告的邀商說明簡單的資料得知,攻擊型無人艇艇身載台為3+1艘,由國內船廠建造3艘無人小艇載台,其艇長10公尺以下,艇滿載4噸以下,吃水深度0.5公尺以下;另有1艘可有人或無人的工作靶船,其艇長17公尺以下,艇滿載19噸到20噸之間,吃水深0.75公尺以下。
攻擊型無人艇的船體結構會朝流線型丶具匿蹤功能優化設計,以充分發揮奇襲效果。攻擊型無人艇艇身載台部分經分段投標評選後,由龍德造船獲得建造4艘攻擊型無人艇,其預算金額為2億5732萬3000元。據了解,龍德所製作的無人艇外型與烏克蘭無人艇(Uncrewed Surface Vessels, USV)大致一樣。
外界解讀這次中科院之所以辦理公開徵求國內廠商進行自家無人艇驗測,質疑是國防部對中科院研製的攻擊無人艇的功能規格並不滿意,中科院希望透過驗測同性能國內廠商所研制的無人艇,並吸取其優點,在今年10月前完成所有的驗測與改正,讓國防部買單。(責任編輯:鄭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