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劍龍級潛艦升級完成,規劃配置的MK-48 Mod6 AT重型魚雷(小圖)卻要延後半年才交運。(合成畫面/資料照片)
自2018年起海軍投入74億1254萬元進行「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首艘升級的潛艦,據指出,在去年(2024)12月於左營外海完成MK-48 Mod6 AT重型魚雷的操雷射擊驗證,原規劃是完成升級後美製重型魚雷就可抵台,進入戰備,但受到魚雷延遲半年交貨,讓服役已久的德製SUT魚雷再進行操雷射擊驗證,來以擔負現階段的重任。
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其中關鍵,是在可發射美國海軍現役MK-48魚雷家族的MK-48 Mod6 AT魚雷,這也是升級案的最後一關卡。據了解,這射擊驗測MK-48 Mod6 AT魚雷的操雷設備,要向美國海軍租用,而該設備內部軟體設定為3個月,若3個月期限內不使用,將會自動鎖死而無法操作,操雷設備在鎖定前,海軍去年12月在左營外海完成了MK-48 Mod6 AT重型魚雷的操雷射擊驗證。
雖首艘劍龍級潛艦完成升級,但向美採購的MK-48 Mod6 AT重型魚雷的交貨期則是一變再變,雖美方在2017年宣布售台46枚MK-48 MOD6 AT重型魚雷(包含36枚戰雷、4枚操雷及6枚訓雷),總價為2億5千萬美元,以「長程潛射重型魚雷」編列預算,經海軍檢討後決定僅採購28枚,其中24枚為「戰雷」,另4枚為訓練用的「操雷」,總價調整為台幣54億6千萬元,當時規劃重型魚雷可以在今(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運,相關配套的系統及設備則會依約2028年度前完成,這是配合首艘劍龍級潛艦完成升級後,就可以立即進入全戰備任務。
但是美方以重型魚雷交貨的時程要調整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全數交運,這已經比我方預期的時程約晚了半年,全案結案的時程再延2年到2030年,這令國防部擔憂MK-48 MOD6 AT重型魚雷交運台灣時程是否又會受到影響,讓有發射系統的劍龍級潛艦卻無重型魚雷可戰備。
就因為有了這個空隙,因此雖己服役多年並經多次延壽的德製SUT重型魚雷比MK-48 Mod6 AT重型魚雷在導引、機動、速度與射程性能都要遜色許多,但是目前潛艦現有的重型魚雷,加上海軍從其他管道購得該型魚雷的操雷設備,所以年初升級後的劍龍級潛艦再次進行德製SUT重型魚雷操雷驗測後,並可擔任戰備後,以等待全新的MK-48 MOD6 AT重型魚雷來台。(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