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高層分析罷免之路公民團體會遇見3個難關,加上各區域本質不同,戰略要因地制宜才有機會成功。(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全台掀大罷免潮,藍綠立委都有團體發起罷免連署,從農曆年後開始送第一階段連署書。針對即將掀起的罷免潮,民進黨高層分析罷免之路公民團體會遇見的「三難」,首先是時間軸拉很長,第一階段到進入第二、三階段投票等,至少耗費半年以上,對於團體的人力、物力甚至財力都是考驗;第二、地方政府、尤其是藍營執政縣市刁難,地方選委會負責審查、安排時程,一定會給罷免團體穿小鞋;最後就是每個地方罷免都有不同樣態,罷免本質不同,戰略也要因應調整才有機會成功。
罷免熱度持續升溫,200名台灣文學作家連署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台灣文壇巨擘李喬還擔任罷免苗栗藍委邱鎮軍領銜人,全國各區都有公民團體發動罷免連署,連署過程傳出不少公民團體指控遭地方政府刁難事件,像是驅趕罷免攤位、遭警察監控等,罷免新竹市長高虹安、國民黨立委鄭正鈐的領銜人戴振博就指控,竹市選委會只給3個工作天就要連署人寄回「罷免提議人查詢單」意圖造成時間壓力,打壓民眾連署意願。
各地刁難案例層出不窮,綠營高層表示,第一階段連署相對容易,進入第二階段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點出罷免團體會遇到三個難關。第一、就是戰線會拉很長,罷免投票的時間都不確定,可能7、8月,距今還有半年多,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有近2個月的冷卻期,要如何讓罷免熱度持續保溫,同時繼續蒐集連署書,恐需要更多人力、物力投入。
第二難關仍是行政資源的問題,綠營高層指出,現在地方執政都是藍營居多,要被罷免的也是地方藍委,「等於是你要在別人的戰場上打仗!」地方政府可以控制各自縣市選委會,中選會僅能列缺失監督地方選委會而已,因此除了對抗地方政府的行政資源外,還必須因應選委會的刁難與時程安排。
第三個難關也是最複雜的問題,就是每個罷免案本質上都有不同,有些是地方選區結構問題、有些是立委仇恨值問題等等都不一樣,綠營高層舉例,過去罷免韓國瑜會成功,有很多有利因素結合,像是韓國瑜是在綠營支持者較多的高雄市當市長,因為背棄選民承諾去選總統才會遭罷免,然後是他在競選總統的每一天都維持媒體熱度與曝光度,等於是一直不斷提醒高雄市民「他背叛選民託付」,最後則是市民都清楚罷免韓國瑜後的接棒者是陳其邁,種種因素締造了史上第一次。
但同樣是首長罷免案,基隆市長謝國樑卻成功守住,民進黨高層分析,謝國樑本質上與韓國瑜不同,他知道進入罷免投票後就保持沈默,不刻意製造熱度,其次基隆基本盤仍是藍大於綠,綠營選民都動員之下,沒能拉動部分藍營或中間選民;且相較於高雄,基隆市若將謝國樑罷免後,後繼無人,藍綠都沒一個受到高度認同的備戰人選,自然就無法罷免成功。
綠營高層說,現階段仍是公民團體自主,民進黨不可能去主動喊罷免,不但容易產生反作用力,很多聲援罷免的民間團體、導演、作家都不希望沾染政黨色彩,否則失去正當性。因此民進黨會跳出來罷免的關鍵,就是藍營殺到家門口要罷免民進黨立委,對於民進黨而言,每一席立委都很珍貴,綠營就一定會戰到底。(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