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立場倒向普丁 德國準總理「不排除」發展本土核武

王能斌 2025年03月07日 15:57:00
美國在歐洲的戰術核武,存放於德國西部的比切爾空軍基地之內,圖為1架美軍F-16戰機在德國境內基地起飛的畫面。(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美國在歐洲的戰術核武,存放於德國西部的比切爾空軍基地之內,圖為1架美軍F-16戰機在德國境內基地起飛的畫面。(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俄烏戰爭發展,逐漸展現出與俄國總統普丁趨同的立場,與華府過往態度的迥異,使歐洲國家重新開始檢視國家安全策略,更使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始終竭力避免、出現一個握有核打擊力的德國出現的可能性不斷上升。

 

《華爾街日報》德國分社社長貝諾(Bertrand Benoit)專文指出,在接受每周出刊的《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Sonntagszeitung)專訪時,即將成為德國新任總理的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柏林當局應該開始討論將法國、英國現有核嚇阻能力擴張,維護歐洲安全的構想,且被問到德國是否應該發展本土核武能力時,梅爾茨並未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僅表示「今天還不需要這樣做」。

 

報導表示,梅爾茨不僅未公開否定,更未排除德國擁有核武一事,無疑觸及了長久以來,國際間避免討論的議題,這樣的態度更凸顯出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上台之後,德國以及歐洲國家安全備感威脅的嚴重程度;雖然目前梅爾茨仍在進行組成新政府的協商作業,且尚未被推舉為總理,但從冷戰結束之後,未曾有任何德國領袖公開談論美國核保護傘的替代方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前西德被西方陣營視為對抗蘇聯集團的堡壘,但基於歷史因素,其並未如同英國、法國一般擁有或發展自身核武能力,而是接受美國所提供的核保護傘,目前美方戰術核武則存放在德國西部的比切爾空軍基地(Büchel Air Base)內,在美國總統的批准之下,可由德國空軍戰機搭載投射。

 

雖然美國並未表達出要將駐歐軍力撤離的態度,但川普在首屆任期中,確實曾試圖推動此事,且目前川普正尋求和俄國專制領導人普丁(Vladimir Putin)關係的緩和(detente),因此相關的發展都令歐洲國家大感憂心,分析人士則認為,美國的行為恐嚴重影響其在歐洲嚇阻能力的可信度。

 

德國智庫「博德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旗下「歐洲前景」(Europe’s Future)計劃主任穆林(Christian Mölling)表示,為了填補美國抽手而產生的安全真空,德國有4種可能的方案,首先是美國核嚇阻力量持續駐在當地,其次是歐洲國家接手美國在歐洲的核武,以及兩方案並行,或者透過傳統武器維持嚇阻等等,「但前述方案都存在風險」。

 

德國保守派議員、外交政策專家西伯霍恩(Thomas Silberhorn)強調,歐洲「必須認真看待俄國的核武威脅,並且用核嚇阻能力來因應」,並指出到目前為止,該嚇阻能力是由美國所提供,但如今「我們正在與英、法討論是否應該構建歐洲的核嚇阻力」。

 

報導指出,法國核武器庫是在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總統時代,基於降低對英美陣營依賴推動發展,並且獨立於北約(NATO)的架構之外,然而迄今法國所持有的核子彈頭僅有數百枚,且英、法所持有的數量都遠遠不及莫斯科手中將近6000枚核武庫存。

 

對於德國而言,若將其安全寄望在英、法手中的核武,就如同現今將安全寄託在華府一般,隨著領導者的更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威脅,且可能將接替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成為法國新領導人的極右派領袖勒朋(Marine Le Pen)也在本周表示法國的核武「不應該分享,也不應授權動用」。

 

因此,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 at Stanford University)政治學者特哈爾(Maximilian Terhalle),在最近數個月之間持續敦促德國領導人建立屬於自身的核武器庫,並在去年建議柏林當局向美方提出採購約1000枚未處在戰備狀態下的核彈頭。由於德國是《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的締約國,因此若要研發核武除了違反條約規定,更將面臨許多困境。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研究員辛茲(Fabian Hinz)指出,基於德國殷實的工業製造能力,研發核武的腳步必然遠超過其他具有潛在能力的國家,且雖然德國擁有少量供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unich)進行研究的武器級濃縮鈾,但研發與產製所需的放射性原料遠多於此,且國際控管機制嚴格,因此恐難在不被外界獲知的情況下完成研發,此外,研發完成後的核武仍需進行測試,從而大幅限制了德國發展核武的可能性。

 

但也有專家認為,德國一旦成功研發核武,即便不進行測試,手中所擁有的武器也將對侵略者構成嚇阻,因此能夠採取「邊緣策略」(brinkmanship),亦即表達出不惜動用核武的立場即可。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