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國家正在為一個「沒有美國」的集體安全架構進行準備,但歐洲內部立場分歧嚴重造成隱憂,圖為北約多國聯合單位在羅馬尼亞進行演訓。(取自北約網站)
有鑑於川普政府對美國向北約的挹注展現出高度質疑,且近期對於結束俄烏戰爭所採取的立場也似乎正靠攏莫斯科,迫使歐洲國家必須開始為一個「沒有美國的北約」做準備,消息人士指出,包括英、法、德在內的主要國家,正在擬定提升歐洲國家軍事開支與能力的5至10年計畫,藉此避免美國一旦退出集體安全架構,可能造成的混亂局面;然而在此同時,歐盟近期卻難以通過對烏克蘭50億歐元的援助計畫,凸顯歐洲國家在立場紛雜下,短期內恐難出現可取代美國領導地位的角色。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根據4名參與相關事務溝通的歐洲官員說法,包括英、法、德以及北歐國家,目前正在進行非正式但具有初步架構的討論,期望能夠產生將原本由美國所肩負的北約(NATO)財政、軍事重擔,移轉至歐洲的方案,並在今年6月北約領袖峰會開幕之前,向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
報導指出,該計畫包括提升軍費支出的財政承諾,以及相關軍事能力的成長,使美國能夠無後顧之憂地聚焦在亞洲議題之上。根據歐洲官員估計,歐陸國家需要至少5年至10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建立起可與駐歐美軍戰力相提並論的武裝,但美國所擁有的核嚇阻能力卻難以取而代之。
雖然美國外交人員向歐洲國家重申,川普政府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集體防禦的承諾堅定一如既往,但許多歐洲國家仍然對華府在一夕之間,決定大幅減少在歐洲的人員與裝備部署,或是從北約共同任務之中撤手的可能性感到高度憂心。
因此,北約國家的官員基本上認為,維持一個美國著力較少,甚或全然退出但是已存在許久的同盟架構,比創設新的架構來得容易,且目前北約整體防禦態勢,大致以大西洋沿岸國家提供海上戰力,北歐負責北部邊境防禦,並以土耳其為東南部屏障為體系,因此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高級研究員梅斯默(Marion Messmer)指出「就算美國缺席,北約也能向歐洲提供一個安全合作的架構」。
但就在必須齊心因應外部威脅的時刻,歐洲各國之間的歧見,卻使得歐盟領袖難以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50億歐元(約1788.5億元新台幣)彈藥的援助達成共識。彭博報導指出,由於包括法國、義大利在內的會員國不願就援助規模做出具體承諾,因此部分歐洲國家領導人預計將在27日於巴黎再度會面,就此問題進行討論。
此外,歐盟內部也對於由川普以及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主導停火與和談,歐洲角色形同遭到排除的發展感到高度憂心,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更因此在會議中,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爆發激烈爭論,凸顯出歐洲國家之間立場分歧甚鉅,短期之內恐難產生可取代美國領導地位角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