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足球強國的夢想遙遙無期,專家認為中國的一黨專制是敗筆之一。圖為中國與日本在2024年9月5日舉行的世界盃資格賽中比賽。(美聯社)
即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愛足球,並承諾要改革中國足球,但中國國家足球隊在2024年9月的世足資格賽中,以0比7輸給日本;接著,又在今年3月的世足資格賽中,以0比2輸給澳洲,讓中國國足進軍世界盃的希望更加渺茫。體育界人士認為,中國的專制、貪污與缺乏環境,是中國國足戰績一直不見起色的主因。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報導,中國近幾年一直夢想成為世界足球強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6月訪問墨西哥發表演講時稱,「我是一個足球迷」,並於2015年2月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他曾說過自己的足球3願望,就是中國能夠打進世界盃、主辦世界盃、最終還要贏得世界盃。
然而,事與願違。在「202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亞洲區第3圈外圍賽」中,中國國家足球隊於2024年9月5日,以0比7輸給日本;接著又在2025年3月25日,以0比2輸給澳洲,確定無緣以小組前2的身分晉級決賽,但仍有望爭奪小組前4參加附加賽,留在晉級路上。
但十年過去了,連習近平自己都沒那麼有信心了。中國男足於2023年11月16日在世界盃足球資格賽以2比1踢贏泰國隊,習近平得知後卻向泰國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表示「僥倖成分大」。
中國體育內幕網站負責人德雷爾(Mark Dreyer)表示,「當中國政府決定要做一件事,通常很少失敗」,他指出,「看看電動車、奧運會,幾乎你能想到的每個領域,中國都能擠進前列。」
那麼,中國擁有全球最多人口、快速發展的經濟,再加上國家領導人也是足球迷,有中共的強力支持。但中國國足為何仍不見起色?
2015年中國一份重要的政府報告指出,中國足協(CFA)必須擁有「法律上的自主權」,而且應該「獨立於」國家體育總局(GAS)之外。連習近平都承認,如果中國想在足球上成功,那黨就必須做一件它極少會做的事,「放手」。但北京,最終仍放不了手。
觀察中國足球多年的西蒙斯(Rowan Simons)告訴BBC,「中國足球的失敗已經成為全國的尷尬,而找出原因也變成全國的執念。」但他表示,原因其實很明顯,而且這些原因也反映了中國是怎麼運作的。
他和許多人都認為,問題就出在中國的「一黨專政」上,所有決策都是自上而下強加的。這樣的制度雖然對推動經濟成長很有用,但在競技型團隊運動上,效果就很差。
中國足球高層長期以來多由黨政系統出身的官員主導,政治任命取代了專業管理。中國足協現任主席宋凱,同時也是共產黨黨委副書記。他的職務又受到國家體育總局一位高層官員的監督。
中國體育內幕網站負責人德雷爾表示,「所有事情都要向黨的高層報告,這就代表,很多不是踢足球的人,卻在替足球做決定」,他補充,「足球是要從基層做起,你必須從金字塔底部開始,讓人才慢慢往上冒出來。」
所有主要的足球強國都有一套「金字塔型」的聯賽體系。頂層是精英職業球隊,下面則是一大群半職業和業餘球隊支撐,這些球員都在努力向上晉升。
「你去看那些足球發展得很成功的國家,足球都是從基層慢慢自然發展起來的,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西蒙斯說。「中國的職業足球會一直失敗,是因為它沒有根基,他們的金字塔是倒過來的。」
德雷爾表示,「中國的小孩從小腳邊就沒有足球,沒有這樣的環境,就培養不出頂尖的人才。」數據也證實了這點:英格蘭有130萬名註冊球員,而中國的註冊球員還不到10萬,儘管中國人口是英國的20倍。
歐洲和南美的頂級足球,都是從每個城鎮、每條街道、每座公園發展出來的。但在中國,足球改革是一聲令下,從北京開始推動的。中國政府直到1990年代才成立第一個職業聯賽。雖然在幾個大城市設立了少數幾支頂級球隊,但卻忽略了基層建設。
德雷爾解釋說,在這種自上而下的系統裡,官員為了討上級歡心,往往採取短視近利的做法,犧牲長期的實質進步,去追求快速表面的成果。
有些在中國踢過球的外國球員說,這種過度控制的體系,也讓年輕球員很難自然地理解比賽。一位目前仍在中國效力的歐洲球員告訴 BBC,許多中國球員「技術其實不錯」,但在場上關鍵時刻,卻缺乏「足球智商」,他表示,「我們小時候是靠本能學會創造力和基本判斷,但在這裡,你不太能看到這種東西,」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人不愛足球。雖然中國男足目前世界排名90,但女足世界排名17,被視為中國人的驕傲。事實上,男足在2010年代最風光的時候,靠著國有企業大量投資,加上經濟繁榮代的資金潮,男足的中超聯賽吸引了不少大牌外援加盟。那樣的繁華,卻沒有持續太久。
自從疫情爆發後,中國經濟逐漸放緩,許多國營企業、私營企業開始撤資足球領域,超過40支職業足球俱樂部倒閉。像是2015年,蘇寧電器集團收購了江蘇足球俱樂部,這支球隊在2020年贏得中超聯冠軍後幾個月,蘇寧卻關閉俱樂部,把資源轉回到零售本業上。
還有曾經在中超及亞洲球壇叱吒一時的廣州恆大的解散,也是另一種典型例子。當時恆大地產大力金援球隊,請來各國知名義大利強將、教練,拿下無數冠軍。但就在球隊榮耀加身的同時,母公司恆大地產也在房地產市場中大舉擴張,最終在泡沫化的市場中,欠債超過3000億美元,成為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公司。
但一黨專政、資金不穩並非中國足球面臨的唯一危機。中國足球快速崛起的背後,還伴隨著另一個問題,「貪腐」。
中國男足前主教練李鐵在2024年一部紀錄片中坦白,多年來他操控比賽、行賄,甚至為了當上2019年國家隊總教練,花了300萬元人民幣(約41.85萬美元)賄賂,「我本該走正道的。當時我只是跟著當時的習慣行事。」身穿全黑服裝的他,按下帶墨的手指印在書面懺悔書上,說出,「我很抱歉。」
李鐵曾踢過世界盃,也效力過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的艾佛頓足球俱樂部(Everton Football Club ),是去年這波空前反腐行動中,落馬層級最高的足球人物。他在2024年12月被判處20年徒刑。
在這部紀錄片中被公開的,還有中國足協前主席陳戌源,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前副局長杜兆才。一位球迷對中國中央電視台表示,對於官員貪腐的問題,「我一點也不意外。」
這部黃金時段播出的調查節目是由中央紀委(CCDI)參與製作的4集系列《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的第一集,聚焦中國各行業的貪腐問題。而將足球放在第一集播放,等於向外界釋放一個訊號,「當局對體壇腐敗問題非常重視」。
此外,一名中國國家隊前球員表示在2015年接受BBC紀錄片採訪時表示,球隊裡其實存在一種「明碼標價」的上場機會,球員之間靠出錢搶位置。他說,「我原本可以代表國家隊出場更多次,但我沒那麼多錢。」
直到10年後,中國足球的貪腐問題才真正被搬上檯面。有人認為,這一切的爆發,其實是因為中國男足的成績實在太糟,才讓問題再也掩蓋不住。而男足的糟糕成績,與中國在其他體育項目的成就形成強烈對比。
幾十年來,中國在體育基礎設施和訓練上不斷投入,讓這個原本在體壇不算活躍的國家,如今成為奪牌機器,最近在巴黎奧運甚至拿下40面金牌,與美國並列第一。但中國擅長的,多半是舉重、游泳、跳水這類個人項目。這些運動相對不需要太多資源,更重要的是,也不像足球那樣依賴社區基層的參與。而且,這些項目的商業價值相對較小,因此較不容易淪為貪腐與管理混亂的溫床。
在中國國家足球隊於2024年以0比7輸給日本這一場,最為刺痛中國人的心。過去20年,日本隊一路穩步上升,而中國隊卻連一次世界盃都沒打進過。德雷爾指出,日本的發展方式與中國完全相反,他們有長遠規劃、不受政治干預,還有具商業頭腦的職業聯賽體系。
對此,中國球迷只能自嘲,「看來我們國足的表現一如既往地穩定啊」、「如果中國想在經濟上繼續繁榮,那足球隊就得繼續慘,這樣才能平衡『國運』。」報導指出,他們也許已經接受了一位知名中國體育記者在部落格寫下的一句話,足球「不是靠歌頌或講故事就能搞起來的」,足球是需要靠技術、體能和戰術訓練,「這些不是靠志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