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內戰持續4年,許多難民為躲避戰火逃至中緬邊境。圖為中緬邊境的騰衝口岸。(取自X平台)
緬甸內戰已持續4年,反軍政府的克欽獨立軍(KIA)去年10月奪取緬甸北部的稀土礦區,重創軍政府,並掌控全球約一半的重稀土供應,導致這項關鍵礦物價格上漲。KIA企圖以此向支持軍政府的中國施壓,迫使中國承認KIA對邊境的實際控制權。
路透社報導,緬甸內戰自2021年爆發已持續4年,反政府軍除了占領與中國相連的緬北邊境軍事據點,也逐漸控制與印度相連的西部邊境。其中,克欽獨立軍(KIA)更在去年10月奪取緬北的稀土礦區,對緬甸軍政府造成重擊,也掌控了稀土這項關鍵礦物的全球一半產量。
稀土並不是土,是鈧、釔以及鑭系元素等17種化學元素的總稱,可按照化學性質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分為重稀土和輕稀土。重稀土元素因離子半徑較小,比輕稀土元素更易進入地函組成礦物中,輕稀土元素則相對富集於地殼中。
KIA去年10月占領生產全球約一半重稀土的礦區。路透社採訪9名熟悉緬甸稀土產業及內戰局勢的消息人士,其中兩人透露,KIA企圖利用稀土資源向中國施壓。有1人表示,KIA是緬甸多支反軍政府武裝之一,奪取礦區是為了在軍政府與中國之間製造裂痕。克欽研究中心(Kachinland Research Centre)執行主任丹·桑·朗(Dan Seng Lawn)指出,KIA想利用稀土儲備,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
另外還有3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作為中國的區域競爭對手,也對稀土產業有興趣。據稱,印度政府在2024年底曾派遣國營稀土礦業和精煉公司的官員前往克欽考察。
KIA是緬甸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武裝之一,主要成員為基督徒的克欽少數民族,長期以來與占主導地位的緬族佛教政權有深厚矛盾。1名中國礦業分析師透露,KIA現在向在克欽邦帕瓦(Panwa)和奇布(Chipwe)鎮附近開採稀土的中國稀土礦商,徵收20%的重稅,導致當地業者營運幾乎停擺。
丹·桑·朗指出,KIA不只想要中國停止支持軍政府,還希望北京承認KIA對邊境的實際控制權。他透露,中國與KIA雙方最近至少已會面兩次。北京目前仍不願接受KIA的條件,但如果不認真應對KIA的要求,可能會動搖中國對緬甸稀土的壟斷地位。
自2021年緬甸軍政府推翻民選政府,並引發血腥內戰以來,中國一直是緬甸軍方最堅定的國際支持者。不過,根據未公開的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2月,中國從緬甸進口的稀土氧化物和化合物只有311公噸,比去年同期驟降89%,其中大部分下降發生在去年10月之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對礦區的具體情況不了解,但強調中國仍積極推動和平談判,會持續替緬北的和平進程提供各種支持與援助。
根據上海金屬市場的數據,克欽礦區供應的氧化鐵(terbium oxide)現貨價格在2023年9月底至2024年3月24日間,飆升 21.9%,至每公斤6550元人民幣。另1種主要來自克欽的稀土元素氧化鏑(dysprosium oxide)則因需求較低,在過去6個月內價格下降3.2%,至每公斤1665 元人民幣。
由於克欽的稀土大部分都送往中國加工,中國與KIA的僵局若持續,可能會對全球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研究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在2月的1份報告中指出,如果礦場長期關閉,短期內中國的稀土價格可能上漲且更加波動,市場格局也將重新塑造。
自2010年代以來,中國礦商開始在克欽大規模開採稀土,因為北京對國內礦場實施了更嚴格的環保規範。根據英國非營利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報告,自2021年緬甸政變以來,在軍政府的默許下,克欽的非法礦場迅速擴張,導致環境嚴重破壞,衛星圖像顯示當地的山丘布滿含毒廢水池。
在中國與KIA僵持之際,印度正試圖加強對克欽的影響力,因為克欽也與印度共享邊界。據丹·桑·朗及兩名熟悉印度政府內部討論的人士透露,印度國營礦業與精煉公司「IREL」在去年12月派遣團隊前往克欽評估資源。
1名印度匿名官員表示,印度政府對在有武裝勢力活動的地區營運礦產,持謹慎態度,但克欽方面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而印度也急需稀土資源,雙方因此展開對話。IREL 未回應置評請求。
丹·桑·朗表示,印度方面包括IREL,去年12月與克欽代表舉行過1場線上會議,討論開採稀土的可能性,還願意支付比中國更高的價格。不過,丹·桑·朗也指出,任何與印度的合作都面臨巨大挑戰。克欽與印度的邊境地勢險峻、人煙稀少,缺乏基礎設施,物資運輸困難。其次,印度目前沒有成熟的技術可將重稀土精煉成磁鐵等高附加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