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二E巡弋飛彈現已量產,部署在特種飛彈部隊擔任戰備。(合成畫面/朱明攝、美編製圖)
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雲峰飛彈)與雄二E巡弋飛彈,都是中科院經長時間研製量產,作為國軍遠距源頭打擊的長程飛彈,射程超過1千公里的雄二E巡弋飛彈已部署在特種飛彈部隊擔任戰備,該型飛彈研發過程,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龔家政先生( 前中科院長)訪問紀錄》,也揭露部分的研發歷程。據指出,其中最有趣的插曲,是雄二E巡弋飛彈進行最終作戰測評,射程首次突破1千公里後,在現場視導的時任總統陳水扁,將中科院團體加菜金從5萬元一路追加到50萬元,在國防部準備不及又所帶現金不足下,最後只能寫欠條夾在其中,回台北再補發給中科院。
據指出,距離2008年總統大選3月投票日不到1個月,時任總統陳水扁已多次前往九鵬基地視導雄二E巡弋飛彈飛行測試。《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也提及陳水扁親眼目睹雄二E巡弋飛彈的「鯤鵬引擎」失效,飛彈在中途落海,知道研發過程的不容易。當雄二E巡弋飛彈通過初期測評後,國防部除規劃進行最終作戰測評外,也以代號「戟隼專案」從2008年開始編列預算進行量產240多枚的雄二E巡弋飛彈。
據指出,2007年底中科院長由金壽豐出任,在接手雄二E最終作戰測評後,當時中科院雖有雄二E的A型彈與B型彈,內部認為可透過以顯微鏡進行校正的手工打造「鯤鵬引擎」會更能將引擎效能提升,經飛彈所21廠等(目前改編為組)多個單位通力合作下,精心手工打造出特製的測試用雄二E巡弋飛彈。
據指出,2008年2月29日11時實施最終作戰測評射擊,時任總統陳水扁、國防部長蔡明憲、參謀總長霍守業與中科院長金壽豐等多位官員,以及W99專案成員,都到九鵬基地108高地的管制中心上層,現場視導雄二E巡弋飛彈最終作戰測評。
當雄二E巡弋飛彈發射出去後,開始進行測試科目,最先在管制中心前的空域,進行三度空間的8字形迴旋飛行與左、右轉迴避飛行動作,模擬飛彈遇到攔截時可進行的飛行動作;當完成這些科目後,才開始進行蘭嶼、綠島與九鵬之間的空域的長程飛行測試。
雖過去飛測都已經達到600公里,但這次為測試手工打造的「鯤鵬引擎」的極限,並未限制其飛行時間,據指出,在現場中科院簡報中有特別說明,因此依慣例只要通過最終作戰測評,會由國防部準備的團體加菜金5萬元,由總統頒給中科院。
據指出,因時任總統陳水扁曾多次到九鵬基地視導雄二E巡弋飛彈測試,知道飛行距離的成敗關鍵在「鯤鵬引擎」,當雄二E巡弋飛彈飛行超過600公里後,陳水扁深知研發人員的辛苦,立即囑咐加菜金要提高到15萬元,當時國防部的幕僚人員則是到處詢問九鵬基地有何處可調現金,因總統視導全區管制,只能從基地各辦公室去調。
據指出,隨著雄二E巡弋飛彈穩定的飛行,射程不斷增加,陳水扁也不斷指示加菜金要再加、再加,該枚飛彈從接近中午時分一直飛到下午,射程也早已突破1千公里,此時陳水扁相當高興,將加菜金加到50萬元。當時國防部人員傻眼了,因為現場最多只籌到現金35萬元,不得已只好寫個欠條15萬元,待回台北再補上。
據指出,該枚雄二E巡弋飛彈最後是由技術組人員導控回108高地的管制中心前,在陳水扁等人面前直接落入前方的大海中,完成這次的最終作戰測評,經過飛行時間換算的飛行距離為1200公里;這次的作戰測評也為「戟隼專案」(2019年改名為飛戢一號專案)量產計劃奠定基礎。(責任編輯:鄭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