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不斷祭出各種新關稅,中國早已去年底提前準備各種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應對。圖為美國總統川普2017年11月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交談。(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2日宣布大規模新關稅,其中對中國商品再加徵34%關稅。然而,彭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再像過去一味尋求與川普坐上談判桌,而是選擇正面迎擊川普,不僅實施報復性關稅回擊,同時,對內也祭出各種刺激消費的補貼政策。相較之下,川普卻沒有任何具體措施來減輕關稅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
彭博6日報導,中國長期以來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美國金融巨擘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估計,由於美國今年加徵的新關稅,讓中國商品的總有效關稅率(total effective rate)提高到58%,這可能會讓中國經濟增長減少1.7個百分點,而實際影響可能更大。
自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的第一任期首度發動貿易戰以來,雖然中國企業不斷透過越南和墨西哥向美國出口,但這兩個國家如今也被徵收更高的關稅。然而,川普的關稅不只讓中國受重傷,美國的經濟也不樂觀,經濟學家們開始看到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的跡象,美國金融機構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和英國銀行巴克萊(Barclays Plc )都預測美國今年可能出現經濟衰退。
美中都在貿易戰中受重傷,但不同的是,中國早在去年底就預期會有更多關稅,已經事先擬定了一套可行的方案來減輕經濟衝擊。諷刺的是,挑起全球貿易戰的白宮卻完全沒有任何預備方案來避免經濟衰退。
中國現在開始將經濟導向從「出口轉內銷」,把擴大內需當作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對中國來說,是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因為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私人消費,特別是服務類支出還是相對疲軟。此外,之前的消費補貼措施成效還不錯,包括「以舊換新」政策成功刺激民眾購買新手機和家電;部分城市發放的餐飲消費券也很快被秒殺一空。報導指出,這些措施都可以重複推動,甚至擴大規模,用來抵銷高關稅帶來的損失。
北京今年打算擴大財政支出。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預測,中國政府計劃投入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來刺激內需,高於2024年的6.6%。
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一旦關稅上路,美國的物價將水漲船高,民眾的生活成本也隨之提升。分析師指出,如果4月2日宣布的所有新關稅全數上路,那將會是自1968年以來規模最大的加稅行動。那麼問題來了,「白宮是否有任何刺激方案,可以抵消這些關稅帶來的衝擊?」
美國的確也在進行財政調整,但對消費者來說,不算什麼好消息。國會的共和黨人現在把腦筋動到「減稅政策」上,這是川普在2017年第一任期時所推動的政策,讓美國多數家庭少繳所得稅。不過,這項政策預計會在2025年底到期,意味著美國家庭2026年報稅時,會恢復原本更高的稅率。因此美國國會的共和黨人現在希望能延長減稅政策,他們認為這是避免美國家庭明年稅負上升的當務之急。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圖恩(John Thune)5日曾表示,「一個年收入8萬美元、四口之家的典型家庭,明年將需要多繳1700美元給政府。」
報導指出,即使減稅政策成功延期,美國家庭最多也只是明年不用多繳稅而已,實質上並沒有現金進到消費者口袋。而且,川普的大規模關稅上路後,物價勢必馬上變貴。也就是說,中國正在擴大財政支出,美國卻在縮減,正是這種差異,讓中國經濟的抗壓性更強。
川普在第一任期時,是先減稅、後發動貿易戰。但現在順序顛倒了,他直接先打貿易戰,關稅的範圍和力度也比以前更大、更廣,卻沒有任何具體計畫來減輕美國消費者的壓力。
事實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也在賭,打賭川普除非手中最強的武器,也就是堅韌的美國消費者不再堅韌,否則川普不會坐下來談判、履行協議。這也許就是習近平為什麼現在選擇反擊的原因。川普這一局的牌,打錯了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