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腐敗開啟「永動機」地獄模式 一文看懂習近平反腐為何越打越貪

劉孜芹 2025年04月11日 17:46:00
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展開十幾年,恐怕「越打越貪」。(美聯社)

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展開十幾年,恐怕「越打越貪」。(美聯社)

在北京,最近有件事悄悄熱了起來。越來越多焦慮不安的政府中階官員、國企主管,甚至普通公務員,紛紛找上熟門熟路的刑事律師尋求協助,請他們教自己「怎麼自保」。北京資深刑事律師低調透露:「通常都是身邊有人被抓走了,他們才會開始緊張,如果哪天輪到我怎麼辦?」他說,這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新現象。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的反貪腐運動,從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已經打了十幾年,落馬官員名單越拉越長,氣氛也越來越詭異。現在,不只是高官在提心吊膽,連基層幹部也開始擔心:「萬一自己是下一個呢?」

 

中國監察法的最新修訂進一步加劇了官員的不安情緒,被拘留調查的個人現在最長可能16個月被拒絕獲得法律援助,也就是不能請律師,這更讓不少官員膽顫心驚。

 

 

越打越貪?去年腐敗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習近平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時還強調,反貪腐是「一刻也不能鬆懈的戰鬥」,但現實卻有點諷刺。2017年,北京聲稱反腐敗運動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貪腐仍然是中國政治體系的頑疾。去年,中國官員腐敗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根據中國反貪腐監督機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2024年,因腐敗受處分的黨員人數猛增至88萬9千人,比2013年的18萬2千人增加4倍。

 

光是去年,就有92名副部級以上高官被查,還有2.5萬名官員主動投案,9.1萬名官員認罪悔罪。反貪腐這場大清洗,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見。

 

喬治亞州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韋德曼(Andrew Wedeman)直言,十多年來,中紀委處分超過80萬名黨員,這些數字反映的不是反貪腐成功,而是中國社會的紀律缺失普遍而嚴重,「中國腐敗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嚴重」。

 

 

中國體制先天缺陷:鎮長可貪1080萬人民幣

 

專家指出,中國腐敗現象持續存在的幾個原因包括:權力絕對化、不受制約等體制缺陷、資源壟斷,還有缺乏外部監督和透明度。他們普遍認為,中國政治體制本身的問題,更是腐敗難以根除的關鍵。

 

1位匿名北京政治學家坦言,中國缺乏獨立的司法機構,還有薄弱的外部監督導致系統性腐敗。中國的政治體制本身也存在缺陷,像是自下而上的等級負責模式,社會反饋和監督的管道有限,政治機構薄弱而且界限和職責不清,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問題。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表示,有效的反腐敗政策通常依賴政府透明度、反對派監督還有媒體自由,而中國缺乏這些。吳木鑾指出,由於中國經濟以國有企業為主,官員在國有企業中對產業政策和項目擁有最大的發言權,「當政的官員當然面臨著難以抗拒的誘惑」。

 

在這種情況下,權力很容易被濫用,即使是最基層的公務員也會如此。

 

去年12月,中國最高法院公布6名基層官員典型貪腐案件的細節。在1起案件中,當地住房部門的1名齊姓官員擔任科長,級別僅高於普通工作人員,他批准不符合條件的經濟適用房項目,收受了價值157萬人民幣的回扣。另1起案件中,某小鎮鎮長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貪污國家資金1080萬人民幣。

 

 

紀律機構也是「黨的工具」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家錢靜遠認為,政商「交織」是滋生腐敗的另1個關鍵因素。他說,賄賂長期以來一直被用作地方官員和私營企業之間「建立信任」的1種方式。例如,官員收受賄賂是為了保護商業利益,而企業則將其視為投資的「安全保障」。他補充說,由於地方政府優先考慮經濟成長,政客和企業都有動力使用賄賂來「維護」這些關係。

 

另1位匿名山東省政治學家認為,沒有哪個部門或權力「天生就比其他部門或權力更透明、更公平」,權力的本質就是容易擴張和濫用的。他指出,紀律機構本身並不是像香港廉政公署那樣的獨立機構。它還必須對上級或領導負責。換句話說,它只是執行上級意志的工具他說。

 

錢靜遠表示,中紀委「隸屬於同級黨的領導」,因為黨內監督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他補充說,這種等級制度讓調查高級官員變得困難,因為黨的領導可能會干預調查。

 

 

腐敗問題威脅到黨的生存

 

腐敗問題已經困擾共產黨幾十年了。在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賄賂犯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範圍的資源挪用不僅威脅到黨的合法性,甚至威脅到黨的生存。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謝茂松表示,中國的反腐敗方法是「考慮到中國當前政治結構的最佳選擇」,對於保持黨的執政至關重要。他說:「黨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反腐敗倡導運動,為中國取得進步提供必要的動力。」

 

中紀委的數據顯示,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最初導致調查數量劇增,但在2018年趨於穩定。然而到了2024年,案件數量再度上升,受處分的黨員人數從2023年的61萬人飆升至88.9萬人,增幅達45%。

 

 

利用反腐敗運動展現「對黨的忠誠和服從」

 

這次上升是由於在先前打掉許多「老虎」或黨或國家高級領導人之後,對基層官員、幹部和普通黨員(被稱為「蒼蠅」)的打擊力度加大。今年1月,習近平要求中紀委加大打「蒼蠅」和「螞蟻」的力度,「螞蟻」又指貪腐規模更小的官員。

 

也就是說,面臨紀律處分的官員數量不斷增加,是因為反腐敗運動擴大到基層政府,還有傳統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機構,而最初的重點是「大老虎」和核心政府部委。

 

錢靜遠表示,反腐敗運動成為「首要政治任務」,領導幹部和紀檢官員開始利用反腐敗運動「展現對中央的忠誠和服從」,例如在金融、醫療和軍隊,去年這些領域都有幾萬名黨員受到處分。他指出,這些打擊行動與北京當前致力於穩定銀行業、降低金融風險,還有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加強戰爭準備的舉措相吻合。

 

 

加強打擊力度未讓腐敗官員收手

 

然而,反腐敗運動的嚇阻效果如何,仍然存疑。根據韋德曼的研究,3/4被指控的縣級和部門級官員2013年前就已收受賄賂,還在反腐敗運動後繼續收受賄賂。研究顯示,自2013年以來,在210名晉升至高級職位並面臨腐敗指控的官員中,有134人在晉升時被發現有腐敗行為。

 

韋德曼正在撰寫1本名為《打老虎、打蒼蠅:習近平反腐敗鬥爭》(Hunting Tigers and Swatting Flies: Xi Jinping’s Battle with Corruption)的書,他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加強打擊力度「未能讓許多官員和幹部認識到,他們面臨被抓的巨大風險」。簡而言之,習近平並沒有贏得官場民心。

 

 

私下質疑習近平也是貪腐

 

最後是,在長達十幾年的反腐敗運動中,1個機構如巨人般崛起:中紀委。如今,它的影響力已經延伸到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從黨內到國有企業,再到大學教師。

 

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原副主編鄧聿文表示,習近平領導下的「黨的紀律」不斷擴大,現在包括幾十種以前不被視為違法的行為,更多官員受到處罰。紀律準則經過3次修訂:2015年、2018年和2023年,文章數量從133篇增加到158篇。

 

2023年修訂的《反腐敗法》擴大紀律處分範圍,針對與「政治騙子」有聯繫、透過個人關係謀取晉升、拒絕執行重大政策還有「違抗習近平發展指示」的人。鄧聿文指出,在習近平之前,私下質疑北京的政策或方向被認為「不太好」,但不會受到懲罰。現在,這被視為「不忠誠的行為」,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

 

 

雄心勃勃的中紀委要「超額完成任務」

 

自2018年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以來,紀律機構本身的權力也不斷擴大。中紀委已可以「不經指控」就訊問和拘留黨員,還把權力擴大到所有公務員和村幹部,這讓官員在接受訊問時尋求刑事律師的建議。

 

去年,監察法修正案將縣級和地級以上監察機關,依法辦理的案件留置期限從6個月延長至8個月,而省級和國家監察委員會依法辦理的案件,留置期限最長更可達16個月。全國各地的紀律機構也在招募更多的看守所警衛,反映了打擊地方腐敗的力度加大。

 

專家指出,根據中國政府通常用來管理政治目標的「配額制度」,雄心勃勃的中紀委官員可能會希望透過「超額完成任務」,來給他們的上級留下深刻印象,表現他們對反腐敗運動的忠誠。

 

 

AI也促進腐敗調查

 

另外,包括人工智慧(AI)在內的技術進步也促進了腐敗調查,調查人員用新興技術來揭露腐敗、追蹤資金和監視官員的動向。

 

在中國鄭州市,調查人員利用AI來根除國企招標中的腐敗,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政府也結合大數據和DeepSeek的AI模式,來偵測社會福利計畫中的詐欺行為。還有1位官員表示,大數據和AI「徹底改變」腐敗調查,讓他們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核實舉報人的線索,而在以前這要花上幾周到幾個月。這是越來越多人面臨紀律處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位官員還說,數位數據現在可以更輕鬆地揭露「腐敗網路」,他們能利用AI快速追蹤財務模式和股權違規行為,通常可在幾個小時內識別出主要股東。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