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鴻達:川普關稅戰不調整 恐有意想不到負面效果

陳鴻達 2025年04月16日 07:00:00
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戰的戰線拉的太長,並且屢屢失焦,也離其經貿策士的藍圖越來越遠。(美聯社)

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戰的戰線拉的太長,並且屢屢失焦,也離其經貿策士的藍圖越來越遠。(美聯社)

川普在第一屆任期的關稅戰,目標只鎖定中國,雖然有造成許多業者到東南亞與墨西哥洗產地等問題,但基本上對於中國還是產生相當大的抑制效果。較可惜的是川普目前關稅戰的戰線拉得太廣,特別是四月二日公開的全球「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計畫。該計畫將因為太複雜而難以落實,失去焦點而讓中國喘口氣,全球經貿環境更惡化,更嚴重的是得罪許多盟友。因此川普近來相關措施出現轉向的跡象,也較符合原先其策士的規劃。

 

川普1.0的關稅已顯成效

 

川普第一屆任期對中國發動關稅大戰,對中國的關稅從3%調高到19%,之後的拜登大致上延續之前的關稅政策。為了避開美國的高關稅,許多業者將生產線移到東協、印度與墨西哥等地。因此美國的最大進口國已經從中國變成墨西哥,中國貨在美國的占比也從21%降到13%。同時東協與印度對美國的出口也快速升高,這供應鏈的轉移,也讓中國喪失龐大的就業機會。

 

此次川普重返白宮後,唯一要修正的是積極協調墨加與東協等國,與美國採同一陣線,形成關稅同盟,共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以避免中國貨品鑽漏洞,到該國「洗產地」。就像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米蘭(Miran) 在其「重建全球經貿體系手冊(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所說的:「所有跟美國在同一國防保護傘下的國家,都應該採取跟美國一致的對中國經貿政策,發揮集體的力量一起迫使中國做出經濟體制改革。」若不願加入美國陣營的「公平與對等(fair and reciprocal)」關稅改革,再對其課與高關稅,如此正當性會更高。

 

對等關稅的原意

 

目前讓全球陷入恐慌的「對等關稅」,事實上這個名詞與概念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只是川普這次強將其關稅主張冠上這個名詞。本屆總統大選前,美國傳統基金會所出版的「使命與領導-保守派的承諾(Mandate for Leadership—The Conservative Promise)」,這九百多頁可說是共和黨的政綱。其中貿易篇的主筆者納瓦若(Navarro)主張,對等關稅的主要對象是中國。而所謂的對等關稅是要迫使關稅比美國高的國家,要調降到美國水準,或是美國將關稅拉到與對方同高。

 

目前對等關稅的首要目標是,避免中國「內捲輸出」。因為中國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購買力消失,各行各業陷入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整個社會內捲情形越來越嚴重。由於內需不足,只能用出口來衝刺GDP數字。由於中國經濟結構具的獨特性,再加上各種有形無形的補貼,使得中國屢屢以低價產品打趴國際市場,將國內問題變成國際問題。這才是川普2.0關稅戰要鎖定的問題,迫使中國停止出口補貼,不再內捲輸出,讓全球有一個較健康的貿易環境。

 

重新回到「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Navarro在使命與領導中還說,川普第一任剛上台時退出TPP是其貿易政策最大的失誤。美國應善用這個已經快談好的協定,聯合其他夥伴來共同對付中國,包括一些與中國有緊密經貿關係的國家。因此重新加TPP將是新總統最優先的中國政策。另外過去拜登在推動「印太共同繁榮經濟架構(IPEE)」時,較少賦予其經貿任務。未來新總統應強化其經貿功能,就好像TPP一樣,來整合友邦對付中國。

 

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戰的戰線拉的太長,並且屢屢失焦,也離其經貿策士的藍圖越來越遠。不但不易達成期減少貿易赤字的目標,也讓美國沒有盟友。亡羊補牢,猶時未晚。川普的關稅戰應重新聚焦,鎖定主要目標,避免不必要的爭議,否則恐有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