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升高海上局勢,試探川普對中國海上擴張的底線。圖為中國海軍艦艇實施海上補給訓練。(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在短短5周內,中國就在澳洲、台灣與越南周邊舉行了實彈演習,除了測試可用於台灣作戰的全新兩棲登陸艇,也展示了可截斷他國網路的深海電纜切割裝置,目前尚未有其它國家承認持有該裝置。
衛報14日報導,有專家分析中國此舉除了向周邊鄰國傳遞「主導地位」的訊息外,同時也在試探美國總統川普的思維。自川普今年一月上任以來,其對中策略主要聚焦在關稅,與中方展開的貿易戰亦逐步升級,但對中國在印太海域的擴張行動卻幾乎閉口不言。
不過,這種情況正發生變化。4月1日,美國國務院譴責中方的「侵略性軍事行動與言論」,即解放軍未經預告便在台灣海峽實施軍演。美方指出演習規模日益龐大,越來越像實際入侵。
此前,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曾於訪問日本與菲律賓時保證,美將捍衛兩國不受中國威脅,並重申美對台的維持現狀政策並未改變,五角大廈則再次點名中國仍是美國的最大威脅。
然而,印太地區盟友期盼的是川普的親口承諾,但川普迄今仍未對台灣問題表態。川普在記者問及他的對台立場時,他拒絕回答,之後也再無提及。川普經常與高級幕僚意見相左,且在烏克蘭停火談判和關稅問題上的立場反覆不一,讓人難以相信他對任何全球事務有一套穩定長遠的戰略。
「中國正在觀察川普政府的動向,試探川普底限在哪。」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高級分析師戴維斯(Malcolm Davis)點評,為了試探川普,中國周邊海域的局勢波動不會消減,中國會繼續升高台海周圍的軍演態勢,並針對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如菲律賓與日本施壓。
「中國可能更不避諱採取如衝撞船隻等激烈手段,讓菲律賓承受人員傷亡的風險。他們可能不再只是用水砲,而會採取更具侵略性的手段」,戴維斯說,「目標是逼菲方接受中國的利益。」
一名曾在川普上任初期任職國務院的前幕僚表示,對於美國軍方該如何介入印太,以及美國應如何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川普內部高層其實存在分歧。
「(川普團隊)確實有幾個不同陣營在競爭,就像宮廷裡的派系一樣,大家都在爭奪川普最後的決策與對川普的影響力。」前幕僚指出,「以台灣政策來說,傳統國安派如盧比歐(Marco Rubio)與瓦爾茲(Mike Waltz),就與美國優先派(MAGA folks)的意見明顯不同。」
但川普的立場取向仍未明朗。就川普對俄烏戰爭談判的姿態來看,川普傾向把貿易和重大地緣政治問題打包談判,但他也常在數日之內就轉變立場。
北京正在觀察川普的風向走勢,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丁能用經濟利益換取川普在俄烏談判上讓步,北京對台灣也可能如法炮製。
若然如此,就會讓美國的印太盟友感到惶惶不可終日。華盛頓亞洲集團的能源與永續發展專家佩吉(Jenny Schuch-Page)表示,「就算只是中國與美國可能有達成『大交易』的可能性,都會讓東南亞國家對自身處境感到憂心忡忡。」
川普較有可能關注的是與中國的科技產業競爭,中國目前在AI、機器人、電動車與6G網路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但,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總裁、前美國外交官羅素(Daniel Russel)指出,美國缺乏長期的對中策略是個大問題。
羅素解釋,近來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裁員,導致許多研究中國的中情局分析人員被解僱,這會給國安與貿易談判帶來不利影響,因為中國可能會招募這些被裁的美方人員,來強化對美情報蒐集。且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中國已經付諸實行,「當美國與盟友在國安與經濟利益需要明確判斷時,我們選擇在關鍵時刻蒙蔽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