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爭持續膠著,中國主張協商一派落敗,以外長王毅為主的「以戰止戰」派佔上風。(合成畫面/美聯社)
美中關稅戰爭持續膠著,兩國各自尋找勝出之道。面對華府採高姿態意圖迫使中方低頭,北京傳出說法稱,主張協商解決的國務院總統李強一派已經落敗,取而代之的是外長王毅一派,一方面對美堅持強硬立場,同時展開反美大內宣,意圖在這場關稅戰中「以戰止戰」。
美中關稅對決持續僵持,正在出訪途中的美國財長貝特森(Scott Bessent)周一受訪時暗示,美中可能在「某個時間點」達成重大協議 (big deal),並表示美中經濟沒有必要脫鉤,但不排除脫鉤可能性。貝森特同時警告,川普開出的關稅「不是玩笑」,數字很龐大,沒有人希望維持在此水準。
對照美方向中國暗示應稍做退讓,為雙方進一步談判保留空間,中國卻仍然堅持強硬立場。除了美國希望迫使中國先一步讓步之外,據透露,中國方面主要變數來自內部不同部門的意見不一。
據透露,支持與美國對話的一派以國務院總理李強、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一派為主;雖然第一時間態度與其他國家相似,對川普開出關稅懲罰名單表達抗議,但很快便比照其他國家作法,啟動對美談判的準備。而中國商務部則在4月9日發表《中美經貿關係中方立場白皮書》,看似駁斥川普政府作法,實則爭取談判時間與籌碼。
然而李強與王文濤的意見,在極短時間內便遭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高層的否決,由長年與美國交手的王毅與其子弟兵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接手。更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是事關中國經濟的關稅大戰,王毅擬定的戰略依舊是其相當熟稔的大內宣加上美中戰略對抗的兩手策略。
不過這場關稅之戰對北京造成的壓力,恐怕不只是美中雙方的關稅角力,真正承擔後果的依舊是民間經濟。中國坊間近來已有說法分析,中國為緩解經濟壓力,自春節前便鼓勵剛畢業的大學生返回農村;然而從春節到貿易戰爆發,很多大學生無論在城市或農村都找不到工作,甚至消耗掉家中積蓄。
北京有分析評論提出警告,隨著美中貿易戰火升高,近期很多外貿企業逐漸開始裁員,預計在6月到達高峰;隨著下個學期開始,前一屆畢業生還未找到工作,又有新一批大學畢業生投入求職戰場,牽動的將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自殺、隨機攻擊等社會問題。
除了中低階級群眾,高階收入族群也受到衝擊。中國有媒體以微型消費行為舉例,在關稅戰開打之前,中國消費者想購買進口化妝品,需要付出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超過額外稅費;而這些稅費的訂定,來自紅色權貴的特許把持。
一旦中國接受美方要求,取消非關稅壁壘,未來除了美國開出的關稅條件之外,還必須依美方遊戲規則,維持市場經濟運行,將使握有特許經營權的紅色權貴蒙受重大損失,對中共體制恐將形成更大衝擊。(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