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20世紀的60年代,那個台灣在戒嚴,中國在文革的時代,已經有人主張建立獨立國家「香港」,因此不能說「港獨」是九七後才有的事。(美聯社)
在中國那邊的網絡界,很流行說香港在九七年之前,沒有向英國爭取過香港,為何在九七年之後才向新的宗主國爭取民主,是否歧視中國人? 是否因為對中國人有優越感? 這樣的說法,在中國十分流行,雖然對於外面的人來說,把以前世代的人做的事情,去責怪新世代的人改變了,這是很莫名其妙的事情。
不過先不討論這個想法本身是否合理,事實是,很多事情香港人早在英治時代,就有人開始爭取。 不能說自己沒聽過,就當那些事情不存在。 有趣的是,香港不僅早在英治時代,已經在爭取民主,而且早在英治時代,就已經有人主張香港要獨立。
這裡有一個關鍵人物,他的名字叫作馬文輝。 相信台灣人有九成半以上都沒聽過這名字,他也不會在台灣的歷史課本出現,可是他卻是香港歷史中,一名相當觸目的人物,因為他既是早期的民主化倡議者,也是正式認真提出香港獨立主張的人。
馬文輝在清帝國還未崩潰的時代,父親是澳洲華僑,是香港有名百貨公司先施的少東。 因為經營百貨生意,在歐洲當買手的緣故,長期接觸西方的社會與文化,也去過滿洲國,這些都使他的視野,比起當時一般人來得廣。
其實香港早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就已經有了民主化的機會,就是所謂的「楊慕琦計劃」,但因為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香港的民主化自治的計劃,因為英國人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多於香港的未來,計劃也因此放棄。 馬文輝當年就對此十分的失望,他認為英國人背信棄義。 馬文輝就成為了香港人早期的民主爭取者,同時也是有名的反政府領袖。
馬文輝出色之處,並不單單在於他的早期,而是他雖然和當年普遍的台灣人一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馬文輝卻很早就對中國人三字提出了反思。他很快就發現了,香港人就算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只是一種自稱,當年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政府,不論表面說甚麼,心底裡都不會接受,而把香港人視為外族。
故此真相是,香港人根本沒有國家身份,而暫時寄居在英國的庇護下,居住在香港這個香港人唯一的故鄉裡。 故此,在他見到了新加坡獨立之後,他便開始主張香港也需要獨立與自治。
雖然很難以置信,但是香港在20世紀的60年代。那個台灣在戒嚴,中國在文革的時代,已經有人主張建立獨立國家「香港」,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可是當年的香港,大部份人口都是近20年才移民來香港的中國難民,這些新移民一方面自少被教育為中國人身份,維持了對故鄉的感情隨時想要回去,另一方面又沒有充足的知識和學養,去反思身份認同的問題。所以即使馬文輝很早就主張香港獨立,卻不免在這個被重度移民的社會中淹沒。
只是,有了馬文輝的存在,就絕不能說香港人沒爭取過民主,沒爭取過獨立,相反,香港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已有人在爭取民主。在文革的時代,已經在爭取獨立。雖然沒有成功,但卻不能說沒有人想,沒有人做,而只是說,這些行為和人不在歷史課本出現,連香港的歷史課本,都沒有提馬文輝這個人,使大家誤以為一切的事情都是九七後開始的。
而你也可以發覺,香港的民主化,可說是命途多舛,從二戰後第一次民主化嘗試失敗開始,到經歷了80多年,民主化還未成功。 香港的民主,很可能在不久之後,成為香港人的百年宿願,到底何時香港才有民主的一天?這是誰都說不出來的事情。
【編輯推薦】
●憤怒鳥靠電影、手遊起死回生
●德國第二季GDP再漲 梅克爾有望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