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㗊機體提供)
藝術創作團體「㗊機體」和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合作推出群展「非典人類」,帶來6位跨領域藝術家的創作,他們面對現今生活的問題,以藝術、生物技術、設計等領域的融合,為觀眾勾勒出未來人類生活的不同想像,展覽將展至9月3日。
「㗊機體」成員林沛瑩說,「我們並不是想要定義什麼,而是把它視為實驗,去探討人類的一些議題。」參展藝術家來自中國、台灣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所關懷的主題也彼此有關,而這類型的展覽在台灣比較少見,因此希望把他們的創作介紹給大眾。
顧廣毅擁有牙醫師背景,目前在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攻讀碩士。他的作品主要關注性、臨床醫學相關的議題,並從性少數族群的角度探討問題,但是他後來發現,動物在性方面是比人類更弱勢的,他希望從創作找尋服務牠們的方式,寵物貓狗也曾經是創作的主題。
《海豚性樂園》是顧廣毅在荷蘭駐村時的創作,當時他看到一則爭議新聞:一位動保人士潛入海豚遊樂園,拍攝到訓練員為海豚按摩生殖器的影片。畫面流出後,引發外界質疑,園方有虐待動物的嫌疑;園方則回應,工作人員當時在進行育種計畫,也是在幫缺乏異性陪伴的公海豚「紓壓」。
「如果這樣做真的能幫海豚紓壓,那是否也能提供讓海豚快樂的服務?」顧廣毅這麼思考,便開始了這項計畫。
他參考許多海豚相關的新聞和資料、向專業人士諮詢,設計出《海豚性樂園》的設施。這個設施類似航空母艦,可以在海上漂移,讓海豚自由進出;人類也可以參加賞鯨行程,搭船到樂園觀賞海豚的姿態。
三指樹懶的身體就像微小的生態系,特殊的蛾類、藻類在牠的身上生活,樹懶也會食用毛髮上的藻類、同時能抵禦某些疾病,彼此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宮保睿從這個案例思考,未來人類是否也能藉由生物技術,演化新的身體生態系,進而從中獲得好處。
宮保睿認為,要形成樹懶毛髮般潮濕、濃密的條件,或許腋毛就是提供微生物生長的良好環境。宮保睿曾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系研讀碩士、也擁有工業設計背景,他為未來的人類設計相對應的服裝,可以將腋毛露出,甚至透過身體接觸傳遞體表的菌種,增加身上的生物多樣性。他希望透過作品激發觀眾思考,腋毛在不同文化、性別所扮演的角色,「留下腋毛是好或壞,不同的人會有各自的觀點。但是如果它對我們是有幫助的,是不是在美學、流行上會有不同的變化?」他這麼說。
日本藝術家長谷川愛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碩士,現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研究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她以幹細胞技術做為發想,探討人類生命繁衍的更多可能。她的創作《不可能的小孩》收集一對女同志伴侶的DNA,送到美國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分析,模擬她們孩子的樣貌,也藉由DNA推測孩子的個性與喜好,描繪出一家人共同生活的圖景。但是目前礙於技術、倫理的限制,還無法實際執行。
長谷川愛表示,大眾在面對少數或相對弱勢族群(如同志、女性)的問題時,態度會比較保守,制定相關的決議時,也較少顧慮他們的需求。她希望藉由未來小孩的圖像,讓大家加入議題的討論,也拉近科技與一般人的距離。
《不可能的小孩》曾在日本展出,NHK電台也為作品拍攝紀錄片,播出後引發民眾的不同反應,有人擔憂這項技術會動搖同志族群的文化、以為強調血脈的傳承,反而會讓好不容易受到肯定的領養制度被忽視;不過,大部分觀眾都抱持正面評價,開始關注同志生子的權益,甚至深受感動。
跨領域藝術家擁有多變的角色,林沛瑩以自己為例說明,在構思創作時,會有類似科學家、設計師和藝術家三個階段的身分轉換,從實際問題出發,探討科技在未來會如何和人類互動,最後則是回到人類的情感層面。而不同的階段又會彼此影響,因為「人類社會是會不停變動的」。
「非典人類」展出藝術家名單| 林沛瑩(台灣)、宮保睿(台灣)、顧廣毅(台灣)、郭城(中國)、陳逸云(中國)和長谷川愛(日本)
本文授權自:非池中藝術網
【延伸閱讀】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