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文哲一場演講 創造無限的政治想像

張宇韶 2017年08月31日 09:37:00
柯文哲透過世大運閉幕演講,將自己的政治高度與聲望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這裡面存在許多偶然與必然的因果關係,無形間也替台灣民眾創造更多的政治想像。(攝影:陳品佑)

柯文哲透過世大運閉幕演講,將自己的政治高度與聲望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這裡面存在許多偶然與必然的因果關係,無形間也替台灣民眾創造更多的政治想像。(攝影:陳品佑)

為期12天的台北世大運終於順利落幕,然而為這場賽事畫下美麗句點的,卻是柯文哲市長的閉幕演講。深入觀察,這應該是繼2014年那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視辯論後,柯文哲團隊又一場成功的政治行銷;不僅使其恰如其分扮演好首都市長的角色,同時也讓雙城論壇以來備受爭議的形象轉換了一個新的舞台,在民眾的情感投射中,柯文哲的政治能量有了一個爆發性的新躍進。

 

基本來說,一個成功的演講至少包含場域氛圍、政治高度、訴求對象與個人特質等幾個要件;柯文哲的這場演講剛好將這幾個元素做出了完美地剪輯。

 

就場域氛圍而言,世大運舉辦期間正值藍綠在前瞻議題中,上演一場歹戲拖棚的割喉戰,政治失靈與政黨惡鬥的亂象如同酷暑般令人折騰厭煩,與之對比的則是充滿了活力能量的國際賽事。

 

在地主優勢與中國技術性杯葛下,台灣選手的優秀表現自然讓民眾自動進入了一場體壇盛宴,不僅暫時擺脫了現實政治的桎梏,同時也找回了民進黨執政以來台灣國際參與的自信;直白說,台灣太久沒有什麼好消息,運動場上的表現適度彌平了現實的不滿與空虛感,特別是當政治人物試圖在世大運舉辦過程中進行爭功諉過的行徑時,更容易出現某種「去政治」的群眾心理。

 

柯文哲顯然觀察到這個效應,因此只要適度掌握這個氛圍,再加上他個人「超越藍綠」與「超越政黨」的政治形象,展現高度的作法就遊刃有餘。就訴求對象而言,關鍵就在於將自己的角色變成「他者」,讓所有人變成是這場盛會的「主體」,最後讓這場活動與世界/台灣/台北進行某種生動的結合。在這樣的表述邏輯中,柯文哲巧妙成就了自己的政治高度。

 

一改白目與爆衝形象

 

在演講的前半段,柯文哲出乎預料的感謝所有促成此次活動的「所有人」,包括郝龍斌、蔡英文、市府團隊、志工,連與賽的選手都是這次活動的「主角」與「參與者」,這種共同參與以及「成功不必在我」的訴求,隱約嗅到當下台灣公民社會、審議式民主的集體意識以及柯文哲「公民參與」的價值理念,這種話語的鑲嵌,無形之間也拉大了與目前台灣抬面上政治人物的差距。

 

在後半段的演講內容中,柯文哲不斷強調「讓台灣參與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聯結,讓全世界面對中國崛起的心理壓力無形被釋放甚至解放出來;這是個絕佳的「去中國化」的技巧,在迥異於「兩岸一家親」的論述軸線中,特別是「台灣是個成功的故事,台北是個光榮的城市」的說法中,不僅替台灣爭取到了在全球化中的空間位置,同時也再現階段揚言要「被」地動山搖的台灣民眾的壓抑情緒找到了情感投射,不論是藍綠的支持者頓時都有了無法言喻的集體想像與成就意識,更別說是青年世代的鐵粉們。

 

簡單說,國際社會對於台灣的處境本來就寄予不少同情,台灣也需要自己在世界舞台的角色,柯文哲成功透過台北世大運作為兩者之間的結合點,最聰明的策略就是「讓中國自然缺席」。

 

若就技巧面來說,柯文哲的演講一改過去快人快語的白目與爆衝的形象,海洋色系的西裝外套也突出了進步活力與沉穩的調和,口調清楚且頓句流暢,詞彙簡明易懂,沒有過度抑揚頓挫與裝腔作勢的姿態,節奏明快且配合觀眾的歡呼與掌聲,講到感謝志工時甚至微笑停頓,這一切理性但符合人性的演說風格,反而使其在「王八蛋」爭議的預期心理下有了反差,這自然與蔡英文與吳敦義兩人的就職演說產生了衝突的對比。

 

有趣的是,柯文哲透過這個演講又將自己的政治高度與聲望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如同前文分析,這裡面存在許多偶然與必然的因果關係,因此無形之間也替台灣民眾創造更多的想像:「柯文哲,還能提出什麼樣的政治價值?」。但持平地說,柯文哲除了展現異於藍綠政客的高度與價值外,最大的挑戰仍在於如何展現市政的執行力,否則「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的負面評價將是未來政治路上的天花板。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編輯推薦】

●回家比賽!世大運摘金時刻

●池袋太陽城60展望台 化身恐怖殭屍博物館

 

【延伸閱讀】

●社評:台灣年輕人舉這麼重 擲這麼遠

●FISU會長大讚台北世大運 馬蒂特辛:最好賽事之一

●公開信謝謝台灣人 美國教練:我們將永遠記得這趟旅程

關鍵字: 柯文哲 世大運 台灣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