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美國 就不會說今天台商前進美國是一例一休逼的

呂佳穎 2017年09月02日 00:00:00
讓大家有工作,進而解決遊民問題,是川普這回能夠選上的主因,所有人都在等川普的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快快實現。(湯森路透)

讓大家有工作,進而解決遊民問題,是川普這回能夠選上的主因,所有人都在等川普的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快快實現。(湯森路透)

最近常有台灣企業要到美國投資的消息傳出,像是已經成行的鴻海,還有正在洽談中的台塑、台積電、加興(化妝品瓶罐包裝的製造商)...等等。

 

「因為一例一休影響,企業擬赴美投資」,這樣的標題很多人應該不陌生,因為連遠在美國的我,都在Line上看過好多次由朋友轉發過來的類似文章。

 

企業赴美,該用正面表述的「投資」?還是負面的「出走」?真的是因為一例一休,導致企業要多付加班費,增加不少人事成本,才選擇出走到美國嗎?

 

先了解美國現在的社會狀況

 

在理出這些問號的解方前,一定得先了解美國現在的社會狀況。

 

「媽媽,給他一塊錢好不好」?孩子邊說,邊用手指比了比方向。

 

順著手指的方向看過去,站在人行道上的是名看起來年約40多歲的白人男子,他面無表情,但是「Homeless」的紙牌,就舉在胸前。那紙牌一看就知道是從超市撿來的紙箱裁剪而成的,邊緣還有些裁剪的不規則痕跡。

「我給過他了....」。

「蛤...」,孩子的語助詞聽得出訝異。

「我沒有唬弄你,我真的給過」。

我們經過的路口是大華府地區的主要幹道355,和Shade Grove Road的交叉路口。355一直往南,就可以到華府 ;  Shade Grove Road上,有高速公路270的9號出口,因此這兩條路的交叉口,是個大路口,這意味著車流量大,停等紅綠燈的時間,相對較長。平常就有很多Homeless的男男女女在這聚集,跟在這停等紅綠燈的車主們,乞求幫忙。

 

而孩子們看到的這名男子,其實站在這個路口已經有段時間了。


我拿出一美元給他的那次,我們眼神有過短暫的交會,那是一雙寫著酸楚的眼睛,我不知道他的故事,也不知道好手好腳的他,為什麼沒有工作,沒有家可以回,只知道那雙眼睛,很茫然、很痛。他身上的衣服是髒汙的,隨身物品也只有一只破舊的後背包。

 

美國有多少這樣的Homeless?

 

製造業外移 遊民大增

 

官方統計目前約有56萬,這數字是已經是減少過後的了。2008年,歐巴馬剛上台時的數字,大約是65萬,會有這麼多的遊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九零年代製造業生產線外移,造成失業人口劇增,再加上平價房屋供應不足,這兩個因素交相作用,造成美國幾個大都市,很常見到遊民的身影。
 

讓大家有工作,進而解決遊民問題,是川普這回能夠選上的主因,所有人都在等川普的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快快實現。因此川普有許多政策利多推出,就是要美國自己的企業們快快回來。

 

目前開始響應的除了有手機、科技產業的蘋果外,就連NiKE、和Under Amour這些運動品牌,也開始要把染整和成衣製造,拉回美國本土製造,或是到近一點的中美洲,像是墨西哥。

 

也就是Made in China的東西,在美國會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Made in U.S.A。其實最近去商場買東西,會發現Made in U.S.A的商品變多了,而且標示的貼紙還印的很大張,不是印象中,那種比螞蟻還小的字。舉個例子好了,我以前去林肯紀念堂,裡頭商店賣的林肯磁鐵,清一色都是Made in China ; 最近我去,發現有幾款磁鐵,卻是美國製造,但是價格一樣,都是5.99一個,店員說Made in U.S.A的賣得比較好。

 

如今美國商店裡,Made in U.S.A的商品有愈來愈多的跡象。(作者提供)

 

不管川普的言行有多爭議,他的「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確成功凝聚,或者是加深了美國人的國家觀念,並且願意用行動支持,那就是製造業拉回生產線 ; 美國人也開始選擇美國製的產品。



但是商人不是無祖國嗎?把生產線拉回美國,美國人工那麼貴,利潤不會減少嗎?

 

目前傳出要把生產線拉回美國的蘋果、Nike、Under Amour,不是成衣就是電子業,這兩個產業都有時效性,在產品講求流行,而且競爭激烈的情形下,絕對不希望花個兩到三個月的海運時間,屆時產品一到北美,新品都變舊品了,不跌價才奇怪。

 

「投資」美國和「外移」中國邏輯不同

 

把工廠拉回美國,或是美洲,可以節省物流的錢,但是人工呢?這應該是最大支出吧!其實一旦生產線拉回美國,會更新設備、智慧生產、智慧製造,人力會比以前在中國更節約,但是因為「廠」拉回來,會讓本地的就業率提高,一來一往,失業率的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觀察台商和美國企業間的關係,不難發現,台商習慣作為國際產業分工的一員,像是提供中上游的零組件,也就是台灣生產紡織品、汽車零件、和電子零組件 ; 美國則是生產最後的消費成品,不僅經營品牌,更是掌握通路。就像鴻海之於蘋果 ; 加興(文章開頭提到的化妝品瓶罐大廠)之於雅斯蘭黛和倩碧。

 

現在大公司都要回家了,做代工的當然會跟著去,因此最近這波的台商「投資」美國,和九零年代台灣資本「外移」到中國,是不一樣的。相信郭台銘和諸多有興趣要到美國投資的企業,都不會否認。

 

到先進國家設廠,可以和當地產業有更緊密的結合作用,也有助於自身的技術提升,方能擺脫中國傾盡國家力量所發展紅色供應鏈的追趕甚至是脅迫,才有機會分散西進風險,進而布局全球,甚至因為貼近北美先進市場的市場需求和消費喜好,由代工角色變成自創品牌。

 

基於上述的原因,說這波的投資美國熱,是因為台灣政府的一例一休,導致成本增加,因而趕走企業的說法,就是無視於國際產業分工、和產業鍊的整合。而且是完全不了解,美國對於勞工的規定,美國雖然沒有一例一休,但是人家早就法定休二日,勞工還區分為豁免勞工和非豁免勞工。

 

所謂的豁免勞工就是管理階級、專業人員等等,這樣的人沒有加班費,但是起薪高 ; 非豁免勞工就是非主管級的工作,薪水以時薪計,但是不得少於最低工資,(聯邦規定的每小時7.25美元,但有些州又比聯邦規定的高,像是我所在的馬里蘭州就是9.25美元),加班的薪資,則是原薪的1.5倍。

 

美國的勞工法規定,正職員工的基本工時是每周40小時,所以只要每周打卡超過40小時,就算只多一分鐘,就算加班,老闆就必須付1.5倍的加班費。以我所在的馬州一小時9.25美元為例,老闆就要為這一分鐘付出0.23美元的薪水,折合台幣約7塊錢。

 

 
目前傳出要把生產線拉回美國的,不是成衣就是電子業。(湯森路透)

 

而豁免勞工雖然沒有加班費,但是薪水有一定程度的水準,至少要有台幣8、9萬。以我的友人為例,她是家企業的法律顧問,有陣子假日常加班,老闆依法不需要給加班費,但是老闆主動折合補假。

 

在美國,不能說所有企業都遵照工時和加班費的規定,但是的確大都會遵守,這應該和申訴管道暢通(下班後主管打電話給你交辦事情,都可以當作沒付加班費的證據),勞動部抓得嚴也有關。

 

至於加班費,為什麼要給到1.5倍這麼高?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人都需要休息,不能一直被壓榨。試想一家公司,老是要員工加班,那為何不多請人呢?這麼一來,還能增加就業率呢!反過來,一個勞工,要一直靠加班,才有足夠的錢夠用,表示老闆給的薪水,實在太少,該換工作了。

 

只是美國這樣的標準和多年形成的文化,能放在台灣嗎?我們的起薪低,工時長,大家都想改變,卻因為傳統的儒家教育,導致很多人有「慣老闆」的心態,只要老闆一喊,「什麼?要加薪、加班費還要多一點,成本變這麼多,我要把工廠搬去別的國家」,很多人就對「放假」這件事,打了退堂鼓。

 

另外美國和台灣比較像的規定,應該就是每工作7天,就一定要休假1天,但沒有固定是哪一天。至於國定假日給不給薪,則沒有硬性規定,留給企業彈性調整,有些企業,甚至以國定假日放假給薪,作為吸引優秀人才的誘因。

 

從美國目前的社會現況,再到美國對於工資的規定,真的不難發現台商投資美國,絕對和一例一休沒有關係,台商來美投資,反倒有助於台美關係的深化。因為台灣的企業,幫了川普的忙,讓就業率提高了 ; 更基於雙方產業整合的分工關係,有助於台灣企業,日後發展自有品牌 ; 這麼一來,台灣政府在美國講話也可以大聲一點,有助台美的雙邊關係。

 

什麼都推給一例一休,是最簡單、最廉價的指控。雖然台商響應川普,投資美國,和一例一休沒有關係,但也不能就說目前的一例一休很好,或許精神是對的,要洗刷工時長的國際惡名,也的確得朝這方向走,但是配套和宣導是否都做好了?整體環境是不是也到了,企業願意幫員工加薪,好一起擺脫低薪、工時長、愛加班的惡夢,讓人才回流。

 

不然一例一休,還是會變成謾罵製造機,不管什麼都是一例一休害的。

 

※作者為台灣媒體人/目前旅居美國

 

【編輯推薦】

【黛妃逝世20周年】專題

為何人們說台灣女選手「不像女生」

●【世大運影片】最好的國民外交! 俄國選手紀錄「台灣最美風景」

●SpaceX超高速列車競賽 冠軍時速達324公里

●2017上半年台灣電影市場冷 觀眾都跑到哪裡去了?

 

【延伸閱讀】

●社評:不想被勞檢 別亂扯一例一休

●奕軍專欄:在一例一休爭議中想起那段「人本管理」的往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