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心漸失,翁山蘇姬的光環也漸漸消褪。(美聯社)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現任緬甸國務資政的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自2016年正式成為緬甸領導人後,聲勢持續下跌,迫害少數族群、妨礙新聞自由等醜聞接連不斷摧毀緬甸人民的信心,也在國際上引起諸多譴責與質疑。
曾擔任翁山蘇姬醫師的緬甸人權文學家馬蒂妲(Ma Thida)過去形容翁山蘇姬是「永存我心的姊妹」,現在提及翁山蘇姬,馬蒂妲卻無法稱許她。
馬蒂妲和其他過去的擁護者質疑翁山蘇姬,指控她無視政府對少數族群和穆斯林的暴力對待,並持續監禁記者和人權運動人士,完全背離人民期待。部分人士甚至認為,翁山蘇姬只有在確定握有領導權力後,才會顯現權威統治的一面。
「我們並不期望她在一年半內改變整個國家,但我們希望可以看到有效且人道的統治方式。」馬蒂妲說道。
近來翁山蘇姬因對諸多危害人權事件,如緬甸政府軍人強暴婦女、濫殺無辜或壓迫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視若無睹,受到國際間廣泛批評。據悉,目前約有32萬位羅興亞人在緬甸居無定所,或是逃至鄰國孟加拉(Bangladesh),甚至有數千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跨海搭船到其他東南亞國家。
更甚者,翁山蘇姬禁止聯合國派團隊進入衝突區域調查,否認緬甸政府帶頭破壞人權或進行種族屠殺。2017年2月一份報告指出,緬甸政府軍涉嫌大規模殺害羅興亞人,把幼童丟入火中燒死、集體性侵羅興亞婦女,緬甸政府卻駁斥是「假新聞、假性侵」。緬甸族裔融合倡議者諾(Stella Naw)說:「我們都知道軍人的把戲,但身為民選的政治人物,她要為無作為和不譴責(軍方)負責任。」
沒有人想得到,這位與軍政府抗爭多年、遭軟禁達15年之久,被稱為「The Lady」的翁山蘇姬在2015年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贏得大選後,竟是這樣拋棄緬甸、踐踏人權、無視人民的呼救。
翁山蘇姬過去說道,自己因為父親翁山將軍(Gen. Aung San)的關係,對軍隊較有情感上的聯繫。翁山蘇姬父親參與過為獨立而開打的英緬戰爭。
部分人士認為,由於緬甸軍方仍握有議會25%席位,控制國家的立法和地方政府,如果翁山蘇姬太躁進,改變幅度過大,可能會遭軍方罷黜。緬甸圖書救援及保存基金會(Myanmar Book Aid and Preservation Foundation)執行主席丹叟光(Thant Thaw Kuang,音譯)表示:「她或許表面能和軍方握手言和,但檯面下軍方還是想踢走她。民眾要降低對她的期望,因為有些問題已經根深蒂固太久了。」
不過有些人反駁翁山蘇姬挾帶的高人氣應能讓她進行部分改革,且同時不觸犯軍方。位於英國的緬甸人權團體「Burma Campaign UK」負責人法馬納(Mark Farmaner)指出,縱使翁山蘇姬受限於現在的政治情勢,諸多方面她仍握有權力,可以選擇採取不一樣的作為。
「很多問題要花好幾年時間解決,但像是釋放政治犯、撤銷惡法還有終止對羅興亞人的救援限制,都是現在立即可行的。」法馬納進一步說道,翁山蘇姬視緬甸為「緬族佛教徒為多數」的國家,而非「多族裔及多宗教」國家。
關注緬甸少數族群的學者薩斯(Ashley South)說:「她的國家和解概念看來專注在自己政黨與軍方之間的關係,少數族群只是一個難處理的邊際議題。」翁山蘇姬掌權後,疏遠黨內不同聲音,也不培植接任者,而且她鮮少尋求顧問建言,獨斷獨行。
智庫丹帕迪巴研究所所長金紹溫提到,1960年代鐵腕統治緬甸26年的尼溫將軍(Ne Win),起初也博得民眾好感,但日後逐漸專制獨裁,身邊只圍繞著「應聲蟲(yes men)。」金紹溫認為,翁山蘇姬正亦步亦趨地跟著尼溫的步伐。
「這是個悲劇,」緬甸族裔融合倡議者諾說,「她失去了這麼多,她的家人、被逮捕的歲月。然後在登上今日的地位後,卻與那些願意為她入獄、為她奉獻生命的追隨者失去連結,這使追隨者心碎。」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