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北約與俄羅斯關係「老枝新生」

黃惠華 2017年09月17日 07:00:00
當前因烏克蘭衝突,俄羅斯決定與歐洲成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伙伴關係,未來一段時間,北約、歐洲與俄羅斯關係將難以改善。(湯森路透)

當前因烏克蘭衝突,俄羅斯決定與歐洲成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伙伴關係,未來一段時間,北約、歐洲與俄羅斯關係將難以改善。(湯森路透)

2017年8月至9月,俄羅斯在歐洲地區頻繁舉辦軍演,包括第一階段中俄波羅的海軍演,9月中派遣10萬兵力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的東部邊界舉行「西方-2017」軍演,這些舉措在在讓北約深感不安。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對此表示:「此刻比以往更難預測,也比以往艱難,因為我們同時有許多挑戰。北韓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增加,恐怖份子猖獗,不確定的情勢加劇,俄羅斯也變得更有獨斷,這個世界比以往危險」。

 

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對峙關係根植於過去的歷史情結。俄羅斯軍方向來視北約東為主要軍事威脅之一,因為北約是一個為實現防衛協作而建立的軍事同盟,況且美國還是主要成員之一。過去俄羅斯雖不反對前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加入歐盟,但是非常反對這些國家加入北約,特別是烏克蘭及喬治亞。

 

以俄羅斯觀點來看,俄羅斯一再地在歐洲退讓,所換來的是北約一步步的進逼。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北約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日益緊張。曾任北約秘書長的前丹麥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可能揮軍波羅的海,測試歐洲國家的底線。

 

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e)指出,波羅的海國家處於前線,與俄羅斯的戰爭已經開打,現階段打的是資訊戰與網路戰,無人知曉究竟會不會演變成傳統戰爭。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Vilniaus universitetas)國際關係與政治學學院研究部主任佘舍莉姬特(Margarita Šešelgytė)指出,在這場衝突中,最重要的不是非正規部隊,而是俄羅斯採取的「混合戰」(Hybrid War),靈活運用軍事、政治、經濟、資訊等工具,打擊敵方的弱點。

 

北約圍堵俄羅斯

 

2014年烏俄爆發衝突,迫使北約在六個東歐國家建立指揮部門,大幅擴充北約快速反應部隊。這是冷戰結束後最大的強化集體防衛舉措。快速反應部隊約為3萬人,由德國、西班牙、英國、義大利、波蘭、法國等北約國家按年度輪值。北約表示,此舉是為了因應北約東部及南部安全環境的改變。近年來北約不斷強化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的軍事存在。保加利亞總統普列夫內利耶夫(Rosen Asenov Plevneliev)表示:「保加利亞與其他東歐國家都希望加強與北約軍事合作,包括聯合軍事演習」。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表示:「還需強化黑海艦隊存在以保障北約東側安全。這是集體防衛的一環,與盟友軍演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北約會盡力保護盟友的安全」。美軍歐洲指揮官霍斯奇(Ben Hodges)表示,「美軍會持續流在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及愛沙尼亞以抵擋俄羅斯的侵略行為,確保盟友的安全」。

 

2017年7月11日,美國首次在立陶宛部署愛國者長程防空飛彈連,以參與北約組織軍事演習。這是美國第一次將高階防禦系統運往波羅的海,由於目前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領空享有優勢。立陶宛國防部長卡羅布利斯表示:「部署愛國者飛彈意義重大,因為這代表此舉不再是本區禁忌,也證明飛彈可運往任何需要飛彈的地方,空軍跟陸軍都是我國國防的漏洞,若無盟友協助,立陶宛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俄軍拓展海權 抗北約

 

蘇聯時期的俄羅斯海軍相當活躍於三大洋,但隨著蘇聯解體,不少港口劃歸為新興獨立國家所擁有,俄羅斯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港口轉運費。最嚴重的是海軍軍艦老化嚴重,早已喪失海上優勢。基此,俄羅斯不斷整海軍政策與戰略目標,以因應不斷變化的世界。2017年8月,俄國政府推出一份俄羅斯海軍政策戰略規劃,整體戰略包含造艦計畫、調整海軍戰略及武器裝備及全面復興遠洋海軍,目的是為了能有效保證國家利益,以及確保在全球從事海洋活動的安全性。

 

近兩年來,俄羅斯艦隊的遠洋活動不斷增加,在黑海、大西洋、北極、地中海、印度洋、南海、東海等海域都可以看見其四大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及太平洋艦隊的蹤跡。2015年5月,中俄海軍在地中海舉行第一階段聯合軍演,第二階段8月將日本海舉行。6月俄羅斯海軍首次與埃及海軍在地中海舉行演習。2016年南海軍演及2017年9月中俄第二階段日本海域聯合海上軍演,顯示俄羅斯海軍已經改變過去的「近海防衛」戰略態勢,似乎想要向世界傳達一種積極「拓展海權」的戰略目標。

 

然而就在俄羅斯海軍積極重返海洋之際,因烏克蘭衝突遭受到歐美國家制裁,加上油價下跌,整體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財政收入短缺。但俄羅斯不但未減少軍事行動,反倒是強化對抗北約的軍備建設與策略,特別是在地中海、黑海、北極、太平洋等海域,頗有下棋畫界意味。為了爭取在未來海戰場上主動權,在財政緊縮之下,俄羅斯仍願意咬牙苦撐拓海權,除了突顯俄羅斯想要確保海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及延續航海傳統外,更重要是爭取國際地位以獲取更多的國際政治和外交利益。

 

俄羅斯與歐洲成戰略競爭對手

 

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Dalia Grybauskaitė)曾批:「俄羅斯像是恐怖主義國家,公開侵略鄰國,如不遏止其行為,將會蔓延至歐洲及歐洲以外的國家」。這也是其他歐洲國家最擔心情況。然而俄羅斯突襲歐洲、北約國家,是一個相當大的冒險行為,畢竟這與入侵烏克蘭東部是不一樣的動機。

 

如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爆發軍事衝突,歐洲大陸將成為第三世界大戰的戰場,最糟的情況,戰爭是否會蔓延到世界其他衝突地區,如台海戰爭、南北韓衝突、中東地區?這是各國都不願見到的局面,而俄羅斯也會付出更高的代價。

 

換個角度來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世界經濟體系的影響力不大,但相對的,俄羅斯入侵北約、歐盟成員國,俄羅斯與歐盟開戰,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遠超過俄烏衝突,因此俄羅斯沒有必要再以入侵的手段與歐洲國家樹敵。當前因烏克蘭衝突,俄羅斯決定與歐洲成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伙伴關係,未來一段時間,北約、歐洲與俄羅斯關係難以改善。

 

※作者為峯智顧問公司高級研究員

 

【編輯推薦】

●即時掃描!1分鐘創造自己的3D造型​

●夏威夷大島火山再噴發 岩漿滾滾超震撼!

 

【延伸閱讀】

●和俄羅斯分手快樂 烏克蘭與歐盟、北約締約合作

關鍵字: 俄羅斯 北約 烏克蘭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