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華盛頓的聯準會總部。(湯森路透)
(本文為《湯森路透》獨家授權《上報》,請勿任意轉載 、抄襲)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聯準會)預計在本周會議宣布啟動縮減4.5兆美元(約新台幣135兆5445億元)資產負債表計畫(縮表計畫),成為結束危機時代措施的另一里程碑。這些資產多數是為了應對2007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而買進的。
如果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Yellen)能推行其想法,縮表很可能在10月開始,屆時以往調整政策時波動巨大的金融市場可能反倒波瀾不驚。
聯準會的計畫是逐步停止購買債券,數年後將資產負債規模降至3兆美元(約新台幣90兆3165億元),決策者和經濟分析師估計聯準會資產負債將會穩定在這個水準上下。
Federal Reserve's Future with Janet Yellen Anticipated Wednesday - https://t.co/L3FMFuxf6k https://t.co/GviKGmshgK pic.twitter.com/c9GTioBckR
— Janet Yellen (@JanetYellenBlog) 2017年9月18日
聯準會2008年中持有的資產約9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1192.5億元),當時還沒有開始購債以刺激招聘和經濟增長。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哈克(Patrick Hacker)稱,多年的計畫和幾個月來小心翼翼地向公眾傳遞資訊,應會使得資產縮減過程像「看著油漆變乾」一樣枯燥乏味。
根據《路透》(Reuters)對近100名分析師的調查結果,聯準會在9月19到20日的政策會議上推測將維持利率不變,市場目前預計12月會議升息的機率為52%。
聯準會20日還將公布新一輪的預估,展示決策者本身對未來升息的預期。
鑒於美國經濟增速足以讓失業率維持在遠低於衰退高峰時期一半的水準,聯準會很可能成為第一家開始從2008年危機後緊急措施最後階段撤離的主要央行。
在葉倫領導下,聯準會已經將利率從近零水準上調了四次,並停止累積資產。下一階段不是出售所持資產,而是停止到期債券收回資金的再投資。
The Fed has $4.2 trillion portfolio of mortgage and Treasury bonds. Get ready for the whittling. https://t.co/uettsAH0c3
—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2017年9月18日
得益於全球經濟成長的同時金融環境仍保持寬鬆,聯準會看起來能夠避免以往遭到的衝擊,尤其是2013年所謂的「縮減恐慌」。當年,時任聯準會主席的伯南克(Ben Bernanke)暗示可能很快就會削減資產購買計畫,衝擊了全球市場,推動公債收益率大漲。
曾擔任聯準會經濟學家的德意志證券首席分析師胡珀(Peter Hooper)本月稍早表示,「市場將對這裡(聯準會)發生什麼非常敏感。但我們不再需要所有這些危機以來實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因此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由於聯準會行動對市場和各經濟體的漣漪效應,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央行將緊盯聯準會縮表過程,並且從中吸取經驗。
美國、歐洲、日本央行共計持有約15兆美元(約新台幣45兆1583億元)資產,他們的資產購置鼓勵了風險投資情緒,但卻被批評人士稱扭曲了金融市場。
In shedding bonds, Fed aims for boring end to crisis-era measures https://t.co/yCyOTFpH8N pic.twitter.com/1Ue7UQbU2o
— Reuters Top News (@Reuters) 2017年9月18日
聯準會的縮表進程在一開始時,最初縮減的證券再投資規模每月將不超過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11億元),然後在一年內上限逐季調高,直至達到每月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053億元)。
分析師預測,這樣的進程應可在第一年使債券持倉削減近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兆317億元)、第二年達到近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675億元)。
但一大未知問題在於,聯準會將如何處理剩餘的月度購債額度──是將其平均分配至各天期債券?還是將以購置短天期資產為主來加快縮表進程?
這將影響到長期債券收益率在聯準會退場時能漲到多高。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則是聯準會削減抵押支援債券持倉的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要取決於房主的再融資決策。
Asia #stocks hit decade high, dollar firm before #FederalReserve meetinghttps://t.co/M5tmU8ewRT pic.twitter.com/oTaA1hCnHo
— India Today (@IndiaToday) September 18, 2017
其他幾家央行企圖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但均未獲得成功。
日本央行2001年推出量化寬鬆計畫,是全球主要央行中的第一家,在2006年結束量化寬鬆,此後經濟即陷入放緩。日本央行之後不得不重啟量化寬鬆政策並擴大範圍,目前距結束購債還很遙遠。歐洲央行在2011年升息兩次,隨後即改變策略,並在2015年啟動了購債行動。
聯準會理事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9月稍早稱,由於受金融狀況的支撐,聯準會的購債操作將維持現狀,除非「有巨大的不利發展」迫使其進行調整。
In shedding bonds, Fed aims for boring end to ... https://t.co/NIWk3WLYtt#FederalReserve #JanetYellen #PatrickHarker pic.twitter.com/Bfni4xR48I
— FM Wealth Management (@Wealth_FM) September 18, 2017
(編譯:王麗鑫/王興亞/李婷儀/於春紅,審校:徐文焰/張若琪/李爽/戴素萍)
【熱門點閱推薦】
●一躍而下!體驗橋上極限跳水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