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成,一個28歲操盤民進黨總統選舉文宣,幫阿扁總統寫過100篇文稿,為謝長廷起草「和解共生」宣言的熱血青年。如今,他在大稻埕有30家店面,訓練了一支青年部隊,誓言要創造一場文化運動。
一個該要上班上課的平常日子,迪化街卻是人來人往遊客如織:一群日本女孩站在永樂市場前攤開地圖,許多洋面孔站在南北貨前研究新大陸。一對中國年輕夫妻帶著小孩兒在人行道歇息,小男孩看著牆上的字,大聲的唱念起來:「建造於西元192…...。」
媽媽喝叱道:「你小聲點!」
其實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吵到別人,因為這裡實在是吵得很。就在他們背後,騎樓口湧出了一波波人們,他們穿過這條從1920年開始建立,循著大稻埕碼頭逐漸開發繁華的長廊,好像穿越了台北城的前世今生:「上輩子是賣茶賣中藥的,這輩子是文藝青年,賣書賣咖啡賣選品。」
離塵的賣藝人周俗俗
現在有實業家精神的文藝青年們都湧進大稻埕來了,如果百貨公司是五顏六色的聖誕樹,這裡就像是長著各種花草的花園,有很漂亮的花,也有野草般的植物存在,他們都聚在這條老街道上,一抬頭只見「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等,各塊小花園招牌滿街都是。
800公尺長的迪化街,裡面就有8棟「藝埕」,每棟裡有3到8家文創小店,每家店都有負責經營的年輕人團隊,從2011年第一家小藝埕開張以來,這些小花園飛快地擴張——這個月就又開張了1戶,速度快到甚至來不及印到今年5月才更新的大稻埕散步地圖上。
大稻埕的文創小店如雨後春筍,一家又一家的開,有些還來不及更新到今年5月才更新的散步地圖上。(大稻埕提供)
這些年輕人不僅僅是為做生意而來,而是抱有「實業改變社會」的理想,為了夢想而來。所以,這些「藝埕」的老闆周奕成——自稱「賣藝人周俗俗」,他每天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和這些年輕人談話,談話內容可不只是「這個月賺多少虧多少」,而是「如何讓人類在10年後可以過著更好的生活」,以及「那麼你有什麼好計畫」之類。
對熱血青年來說,一個對人類未來抱有使命感的老闆,當然比和你討論「賣場一坪坪效多少租金多少」的老闆有吸引力的多;再加上大稻埕街區營造成功,每家店面都是人客滿滿。非假日的午後,我想要在周奕成的店裡進行採訪,竟然走了3家店都找不到位置坐,好不容易才在一個位居2樓天井旁,通道隱密的咖啡廳裡,找到一張可以寫字的桌子。
有生意頭腦的文青團
結果,熱血青年們絡繹不絕地來到周奕成的店裡,抱著自己的計畫和一顆新鮮的肝想要加入他的團隊。我對周奕成說,6年開30家店,你們擴張的也太快了吧?他睜大眼睛回答:「不,太慢了,如果資金再充裕一點,大稻埕還可以開更多店!」
想投入的年輕團隊很多,不過,周奕成對這些年輕人的要求和一般「經營文創商場」的老闆很不同,除了生意能養活自己之外,這些年輕人還必須有思考和論述能力。所以,周奕成每年都辦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要求每個團隊提出作品。
透過年輕人,周奕成(右二)漸漸組成一個會做生意賺錢的團隊,圖左一為2017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製作人林珣甄。(取自周奕成臉書)
這群年輕人,透過開店做生意辦活動訓練工作能力,每天不斷地彼此討論形成共同理念,漸漸形成一個文化運動團隊,而且,還是會做生意賺錢的運動團隊。
聚在這條街上,接受這種訓練的年輕人,目前已經有100多人。白天他們煮咖啡、縫衣服、賣茶葉,晚上他們是劇場演員、作家、製作人、活動企畫。在討論著政治、全球資本主義、性別等等議題,然後還有嚴格的指導教授「周俗俗」天天輪流來面談。
「我把他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部落,而且是經濟性的組織,平常都在做生意。藝術節是為了督促他們創作,累積久了就會形成文化運動。」
另組黨是投機還傻勁
我們聽過「工人組成工運」、「農民組成農運」,但是以「微型企業」,當作社會運動的組織基礎,而且還是「青年組織」,這真是創舉!
這樣的想法卻來自周奕成人生最消沉的時刻。
2007年,周奕成創辦第三社會黨參選立委,先是被民進黨開除黨籍;接著第三社會黨在選舉中全軍覆沒,僅拿到0.5%的政黨票。
周奕成(中)2007年創辦第三社會黨並參選立委,但最後卻在選舉中全軍覆沒,僅拿到0.5%的政黨票。(取自周奕成臉書)
從19歲開始就在民進黨成長,如今和民進黨斷絕,自己構思出來的政治論述,又不被時代所接受。民進黨的老朋友講起周奕成就搖頭:「這人要不是很投機,要不然就是一個有傻勁的人!」
「那時候我離開第三社會黨,很多人都認為我是想要跳槽,想要牟取更大的政治資本…...,但是不是這樣?」
藉失業婦女學做組織
10年過去了,這件事仍然是他心裡最重要的事,周奕成睜著眼,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地説:「很多人認為我是對民進黨不滿才離開的,其實不是的。我是認為,我是在民進黨這個家庭長大的,民進黨有台灣歷史和民主運動做它的資產,是一個資產豐厚的家庭,在這個家庭長大的孩子就如同有祖產的富家子。我現在長大了,所以我要出外創業,我要開創民進黨所沒有的東西。」
那一年他40歲,兩手空空,沒有錢也沒有人,就是這個「要開創民進黨沒有的東西」的信念支撐著他。
2015年,周奕成訓練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的義工。(取自周奕成臉書)
周奕成參加勞委會「微型創業鳳凰計畫」。那是針對婦女、中高齡、離島居民的弱勢微型創業輔導計畫。
有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位的周奕成跑去當創業顧問,每周領1000塊車馬費去和各微型創業者面談,這些多半是失業甚至失婚的中年婦女:他輔導她們事業成功,瞭解她們的需求,學習訓練這些職場上最弱勢的創業者——周奕成開始重新累積他的組織能力,在一個沒人想到可以學會做組織的地方。
把做微型企業當啟蒙
周奕成自己先從微型企業做起。2008年,他和學運時代的老友,陶藝家蕭立應合作,開始投入陶藝生意。「推著貨品到百貨公司,自己理貨運貨,從擺臨時櫃站櫃開始。」然後他開始籌辦工坊,製作陶器,接著在迪化街開了一家小店,專門販賣陶器。
2011年,第一家小藝埕在迪化街原「屈臣氏大藥房」舊址開幕,裡面包含了書店、咖啡店、劇場等「微型企業」。
短短6年間,周奕成的「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在迪化街已經擴充到30家店面,今年還承包了國家戲劇院的服務空間,並在裡面開了6家小店。從幾個學運的朋友大家義務性的參與,到10人的小陶藝工坊,現在周奕成的公司已經是120多人的中企業規模。
周奕成(右)致贈感謝狀給蔣渭水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左)。(取自周奕成臉書)
「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我漸漸叫不出我的員工的名字。以前花很多時間與員工們談話,可是現在越來越困難。」對於把「做事業」當作一種「啟蒙」方式的周奕成來說,這真的是個問題,他略帶無奈地笑了一聲。
他的員工不能叫他老闆,也不能叫他「董仔」,因為周奕成不是這樣定位自己的,所以大家只好叫他「周先生」。
周奕成的自我定位是:「我是一個貢獻者,在這個大時代想要去貢獻自己,現在終於找到一個方式。」他講得眼睛發光,然後滔滔不絕3小時,講憲政制度講文化運動講大稻埕歷史。
醉心大論述的貢獻者
在民進黨裡這樣醉心於大論述,對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開口就難以自拔的人,恐怕只有許信良。「他們是我很佩服的人」,講起自己「在民進黨的前世」,周奕成的眼神轉為溫和,變成一個謙虛的小孩:「政治工作對我現在做生意有很大的幫助,政治一開始是沒有錢,我也是沒有錢,但是要一直做一直做,資源才會進來。」
一些民進黨的朋友,根據「政治就是要得到權力」這個原則,說「從沒有得到過政治權力」的周奕成,「為理想付出很多代價」。
可是,周奕成自己是這樣說的:「過去我的老師,像林義雄、許信良,他們都為自己的理想付出很大的代價,我為我的理想付出的實在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