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大法學博士:為何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不會「地動山搖」

林泉忠 2017年09月30日 22:00:00
(攝影:李昆翰)

(攝影:李昆翰)

「五二○」是臺灣總統就職的日子,也是近年來北京關注蔡英文政策前後變化的關鍵詞。而北京對蔡英文時代的來臨,賦予高度關注的第一個焦點,正是二○一六年蔡英文的「五二○總統就職演說」。其實這篇洋洋灑灑近六千字的演說全文四平八穩,沒有讓任何人跌破眼鏡之處。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其中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觀察重點則在於蔡英文是否會在北京一波接一波的高壓下屈服,在「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議題上有所讓步。

 

親自操刀此篇演說稿的是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本人。僅管演說內容字字斟酌,極力避免激怒北京,卻始終既不觸及「一個中國原則」,亦未從「尊重九二會談」的基本立場,向北京期待的「承認九二共識」方向傾斜。事實上,北京雖然之前態度強硬,只要對臺灣實情有所了解,應該已能大致預料到小英不可能直截了當的「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也不會「承認九二共識」。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這兩個北京「決不讓步」的原則,並非當今臺灣主流社會的共識,而由人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總統,自然不能悖逆主流民意。

 

北京不會再把「地動山搖」掛嘴邊

 

誠然,無論如何解讀,做為上任後首次公開向中國傳達訊息的「信函」,蔡英文的演說確實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因此北京當局自然也不會就此驗收。僅管國臺辦難掩不滿神情,卻也收斂了批蔡的力度,將措辭限定在「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上。

 

就北京與蔡英文新政府第一回合的角力結果而言,雖然勝負難解,至少北京在此之前揚言倘若小英「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的威嚇,並不會付諸行動,最終只停留在「嘴皮硬」的層面。筆者在蔡英文甫上臺的「五二○」期間曾撰文斷言,經歷了「五二○演說」一役之後,展望四年乃至八年的蔡英文執政期間,北京不會再把不可能付諸行動的「地動山搖」像選前一樣掛在嘴邊,選後迄今的觀察,確實如此。

 

固然,北京等不及蔡英文上臺,已經推出了一系列對小英的「制裁措施」,從肯亞事件到國際鋼鐵會議事件,再到世界衛生大會(WHA)強加「一中」條件,都足以彰顯北京一開始就不打算對小英客氣。到了「五二○」之後,從拒絕臺灣出席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到巴拿馬斷交事件,北京更是展示出一副十足的懲罰式霸氣。然而,這些舉措雖然對蔡英文的施政產生一定壓力,卻稱不上「地動山搖」。

 

維持政權穩定,中南海重中之重

 

所謂「地動山搖」,自然是指發生嚴重動盪,隨時都有可能招致毀滅性結果。就北京的可能手段而言,不外乎:一、動用武力攻打臺灣,至少將兩岸關係逼近全面戰爭邊緣;二、實施對臺經濟封鎖,迫使蔡英文政府就範。

 

然而,只要能掌握中南海的權力思維,清楚理解兩岸當下各自的內外環境,就不難判斷咄咄逼人的「地動山搖」之說,不會發生。

 

首先,「統一臺灣」向來並非中共的優先課題,對中南海而言,唯一的「重中之重」是維持政權的穩定。除非「統一臺灣」毋需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便能拿下,就像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一樣,否則中共不會貿然以武力攻臺,因為代價太高,徒增中共維持政權穩定的風險,包括GDP國內生產總值恐怕也會大幅度下調,一不小心甚至可能引發內亂,使「共朝」提早崩解。

 

紫禁城(Nick Dawson@CC.BY 2.0)

 

再說,中共解放軍軍力雖然已遠勝國軍,不過臺灣的國軍軍力世界排名第十三位,實力仍不容小覷;而經過一番生靈塗炭的廝殺後,臺灣人民內心的創傷恐怕無法癒合,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將更加無法拉近。況且,就算以武力拿下臺灣,面對經過數十年民主洗禮的臺灣社會,中共是否有能力治理呢?倘若統一後每個公家機構、每個單位,都從大陸派來「書記」或「領導」,又有多少臺灣公務員願意服從其指揮調度呢?若打算以類似嚴格操控特首選舉和限制立法會全面普選的香港「一國兩制」方式,治理早已落實總統直選和立法院全面改選的臺灣,像二○一三年香港「反國教運動」或二○一四年香港「雨傘運動」等大規模反政府示威行動勢必將此起彼伏,社會將永無寧日。

 

至於包圍臺灣、實施經濟封鎖,顯然亦非易事。撇開需要動用多少海軍力量作為後盾的技術性問題,就其經濟影響層面而言,目前兩岸都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遵循國際經濟體制規範的義務。況且,兩岸經濟關係的相互依存度已經很高,在蔡英文執政初期,臺灣對外貿易有三成與中國大陸有關,封鎖臺灣經濟,必然傷害到中國自己。

 

北京制裁措施必須考慮臺灣民意

 

此外,如前所述,蔡英文是民選總統,擁有臺灣主流民意的背書,再加上她又是過去二十年來四位民選總統中最穩重、最謹言慎行的一位,因此無論是武力攻臺,還是經濟封鎖,結果都將與臺灣人民為敵,與北京「把希望寄託在臺灣人民身上」的主張自相矛盾。正因為師出無名,北京自然將招致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制裁,恐怕比「六四」鎮壓民主運動後所遭受的國際孤立之窘境更為嚴重。

 

基於以上內外因素,北京的「地動山搖」說,充其量只會促使蔡英文政府在處理兩岸關係上更為深思熟慮,更不會輕易修改仍以「中國」為座標的中華民國憲法,而走向「法理臺獨」。話說回來,「地動山搖」雖然沒有爆發,卻不意味著「輕舟已過萬重山」,北京仍然牢牢掌握了臺灣在國際空間的主導權。除了臺灣僅存的二十個邦交國岌岌可危,北京所握有能用於制衡臺灣的牌,恐怕也將陸續亮出。

 

只是,北京對臺灣的所有制裁措施並非沒有任何顧忌,都必須考慮到臺灣民意的反應。換言之,既要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政府施壓、懲罰,又要避免引發臺灣民意的反感反彈,中南海的決策者必須在每一項制裁上都拿捏得當,否則不僅容易效果不彰,甚至產生反效果,使蔡英文政府獲得更多民意的同情與支持度,讓民意變成蔡英文政府的最大應援者。

 

勿見獵心喜,應哀矜勿喜

 

換言之,僅管「地動山搖」或解放軍全面攻臺不會發生,蔡英文政府切勿因此見獵心喜,應哀矜勿喜,因為沒有「九二共識」時期的兩岸關係,客觀上仍將長期存在著不確定的因素,包括國臺辦與陸委會,甚至海協會與海基會等交流機制的中斷將持續一段較長的時期。如何成功減輕來自北京的壓力,同時穩步推動內政改革、深化民主、維護臺灣的主體性、尊嚴與價值,在在考驗蔡英文政府的智慧。

 

*本文摘自《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林泉忠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歷任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准教授、日本國立東京大學兼任准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富爾布賴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中日關係、琉球研究、釣魚臺問題研究、兩岸三地關係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臺灣、香港》、《二十一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及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包括〈中國崛起症候群〉;〈哈日、親日、戀日:「邊陲東亞」的「日本情結」〉;〈「中國崛起」對臺灣社會國家認同之影響〉;〈試論蔣經國之「本土化政策」(1972-1991)〉;〈戰後臺灣文化之建構:從「新中國文化」轉向「新臺灣文化」之政治脈絡〉;〈何謂「香港人」?從戰後「香港共同體」之成立看新生身份認同之特徵〉;〈香港國籍與護照的多重性:兼論港人身份認同的流動性〉等。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關鍵字: 書摘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