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沒有專設科技獎與數學獎。(美聯社)
創立人諾貝爾(Alfred Nobel)一世紀前奉獻畢生積蓄,希望將財產授予給「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人,因此設立了物理、化學、生醫、文學、和平共五個獎項,1968年加設經濟獎。從1901年頒發第一座諾貝爾獎至今,有一個問題始終爭論不休,那就是─為什麼沒有科技獎?而這個疑問,或許可以從諾貝爾獎創立的時空背景得到解答。
儘管當時諾貝爾並沒有說明理由,多數人推測,諾貝爾創立獎項時是以「反映基礎科學的進步」為準則。以這個標準來看,不只「科技」遭遺忘,生物學、地質學、電腦工程等領域都不完全符合「標準」。DNA測序先驅蘭德(Eric Lander)就曾說:「轉板手的人是得不到諾貝爾獎的。」
此外,「數學」也是許多人心目中諾貝爾獎的「遺珠」。數學除了是國際語言,更是科學的基本理論準則。有一故事則眾說紛紜,一位瑞典數學家曾和諾貝爾的妻子有外遇,諾貝爾因此拒絕設立數學獎,但這個故事後來也遭推翻,諾貝爾並沒有結婚。
不過,並非所有的發明家都遭拒於諾貝爾獎的門外。義大利工程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就以無線電設備獲得1909年諾貝爾物理獎。發明電晶體、雷射、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等發明家也曾獲物理獎。但綜觀諾貝爾獎881位得主,只有28位得主以科技或工程領域獲獎。
諾貝爾基金會公關長彼得森(Jonna Petterson)表示,不會新增其他的獎項。「我們想維持原本的獎項,不會受理新獎項的申請。」
除了諾貝爾獎,各國設立「伊莉莎白女王獎」(Queen Elizabeth Prize)、「圖靈獎」(Turing Prize)、「千禧年科技獎」(Millennium Prize)等殊榮鼓勵科技、數學等領域的人才,但多數並不像諾貝爾獎受到關注,也成為了科技、工程學家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