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導演陳大璞:它不只是一個南投的故事

黃衍方 2017年10月12日 20:00:00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導演陳大璞(攝影:李昆翰)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導演陳大璞(攝影:李昆翰)

改編自同名紀實書籍的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在近日上映,該片取材自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的人生經歷,描述因公費實習被分發到偏鄉的他,原本亟欲調職,但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他決定留在當地為孩子而努力。

 

本片是陳大璞導演繼2011年《皮克青春》後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現在就來聽聽他怎麼談這部電影吧!

 

上一部講老師的台灣電影竟然是《魯冰花》

 

陳大璞透露,當初王政忠老師其實不太願意將他的故事授權給製作公司,因為他的事蹟和教學方法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不需要再多一部電影來錦上添花。為了說服王政忠老師,本片監製郭木盛幾乎一個禮拜就去南投一次。直到有一天,郭木盛問他:「你記得的上一部講老師的台灣電影是什麼?」

 

王政忠老師的回答是《魯冰花》,他這才發現原來台灣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關於老師的電影,郭木盛對他表示,近幾年來老師的形象一直在崩壞,他們希望可以用電影給現在的老師鼓勵。陳大璞認為,或許這一點有打動王政忠老師,最後他們順利取得了授權。

 

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從原作轉換到電影劇本的困難

 

「這個片子從原作到劇本,其實這個過程還蠻辛苦的。」因為原作是段落式的,而電影要有完整的起承轉合,要怎麼在形式轉換的過程中,兼顧流暢性和合理性,又要保留王政忠老師書中的精神,其實非常困難,直到開拍的前一天,他們都還在修改劇本。

 

製作前期,劇組有給王政忠老師看過幾次劇本,陳大璞說,他本人還蠻尊重拍攝工作,沒有給太多意見。劇組也跟他做過溝通,讓他知道電影一定會跟原作有出入。比如在書中,王政忠老師剛到爽文國中報到時,是用動物園裡的動物來描寫他班上的學生,但是電影不可能這樣拍,所以就直接改成幾個很皮的小孩。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劇照(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擔心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陳大璞表示,當初製作公司找他洽談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應該不會成為這部片的導演,因為這部片的架構很大,加上他本身執導電影的經驗不多,也有些擔心自己能否勝任,結果沒想到後來他真的被選為導演。

 

「我剛接這個案子的時候,有一些前輩說我很敢接。」因為片中涉及九二一大地震,而這件事不管在技術層面或戲劇層面,都很難處理,於是陳大璞一開始試著告訴自己,他要拍的是老師的故事,只是它剛好發生在大地震的時候。「可是越來越深入之後,發現這兩個事情它其實很難分開。」

 

陳大璞表示,為了還原當時災後現場的狀態,劇組必須進行一些調查,而他發現自己在翻看這些資料時,會覺得很難受,而忍不住一直流眼淚。為了不讓家人發現這件事,陳大璞只能利用深夜做這些功課。「那時候就有點擔心,會不會是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後來,到了開拍前一個多月,本片的執行製片突然寫給陳大璞一封很長的電子郵件,表示自己快要崩潰了,需要找人傾訴。當時製片組已經前往中寮進行踩點一陣子,而執行製片在聽當地人講述九二一當時的故事時,覺得壓力超大,跟之前只透過新聞資料和紀錄片瞭解此事的感受完全不一樣。「我那時候看了心裡就比較有點釋懷,因為知道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其實整個劇組都在承受這個壓力。」

 

(攝影:李昆翰)

 

對地震記憶猶深的當地人

 

在實際到了現場後,陳大璞發現,只要跟當地人聊起九二一大地震,沒多久他們就會開始哭,但是過一兩分鐘後,又會恢復到先前很開朗的狀態。「你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他們並沒有忘記對這些逝去的朋友和親人的悲痛,可是他們也沒有忘記要繼續樂觀積極的生活下去,整個地方都感覺很有生命力。」

 

陳大璞說,當地人提供他們很多第一手的資料,對拍攝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關於搜救的情況。「你跟他說要拍搜救隊,他們第一個反應是說:『那你是拍第幾天?』」因為當時每天的狀況都不一樣,而片中設定是災後第二到三天,他們能清楚的說出,這時還沒有外國救難隊進到中寮,主要參與搜救的是國軍和消防隊。

 

除了提供拍片時的諮詢外,片中的臨時演員也都是南投當地的居民。「他們對於防災訓練也很熟練,只要把他們擺到場景裡面,就知道自己要幹嘛。」此外,南投縣政府對這部片也非常支持,片中陳設災區場景用的土石,就是他們去協調來的。「他們其實對於南投可以有一個像王老師一樣的人很開心,他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讓全國都知道。」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不是第一部把九二一大地震搬上大銀幕的作品?陳大璞表示不太確定,但是如果是拍攝地震發生當下的事情,似乎真的是第一部。陳大璞坦言,因為這部份太難處理,他們有想過要避重就輕,畢竟又不是災難片,但是後來發現真的躲不掉,觀眾沒有看到感受會差很多。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劇照(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王政忠老師的決定很不容易

 

陳大璞坦言,因很為擔心被批評在消費災難,所以他們把災後的情況簡化非常多。「我們那個時候收集到的資料,那個真的是很淒慘。」他舉例,因為年輕人都到外地工作,中寮大多是隔代教養家庭,地震發生後,有個阿嬤爬出來,找不到她的孫子,後來發現孫子埋在廢墟裡,只露出一個頭,她就徒手挖,挖到天亮才把孫子挖出來。

 

當地人說,在地震過後,他們常常會看到有小孩站在路邊發呆,如果他們看到這樣的狀況,一定會叫他去幫忙做事。「因為你如果放著他在那邊發呆,沒多久就會跑去自殺。」陳大璞說,官方統計九二一的死亡人數是2415人,但那些因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自殺的人,不會被算在這個數字裡面。

 

陳大璞認為,王政忠在當時選擇留下來,並且設法為當地做出一些改變,要做出這個決定真的很不容易,因為當時中寮的氣氛應該非常低迷。「我們戲裡面也有試著把這個狀況描述出來,可是我們用比較輕鬆一點的方式,因為那個東西壓力還蠻大的。」

 

陳大璞表示,雖然王政忠老師的情操真的很英雄,但他們在片中把他的形象處理比較普通一點,以免太有距離感,讓這部片子可以鼓勵到大部份的老師。「如果有老師看了覺得:我應該也做的到,那之後我們社會就有更多這樣子的老師,或是有些老師已經在這樣做了,可是沒有像王政忠這麼的出眾,他一樣可以受到鼓勵。」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劇照(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不一樣的爽文國中

 

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王政忠老師設計出「學習護照」,讓學生透過學習來集點換禮物,難道他不擔心讓人覺得很勢利?陳大璞說,他們也有問過王政忠老師這個問題,不過他說,因為他一定要有一個誘因,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送禮物是最直接的方式。剛開始也有學校老師有意見,但是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

 

學習護照的制度至今仍存在於爽文國中,不過換獎品這件事已經變得比較沒那麼物質了,學生現在透過集點換取的,是參加夏令營等活動的資格。

 

陳大璞說,爽文國中雖然是在很鄉下的地方,但是會有學生從台中甚至嘉義特別轉學去念。「你如果有去那個學校,就可以感受到那個氛圍。」在這間學校,上課學習變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是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主動去找答案,而不是像過去由老師直接提供答案。「他們把它整個翻轉過來,學習的績效比老師直接講還大。」

 

(攝影:李昆翰)

 

小朋友演員的選角

 

在選角方面,因為票房考量,所以希望男女主角能夠有粉絲基礎,在以有一定人氣為前提下,最後選定由是元介和夏于喬出演,不過,陳大璞表示,其實小朋友的選角才是最辛苦的。

 

為了組成片中的班級,劇組跑遍台灣各縣市舉行甄選,陳大璞說,他應該看了有八九百人,最後從中選出五六十個,讓他們來上表演課,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有覺得不適合的人就淘汰,被淘汰的人下一堂就不用再來了,陳大璞坦言,這樣對小朋友其實很殘忍。

 

陳大璞說,他們會一直給小朋友做心理建設,這個甄選不是比賽,被淘汰就代表你輸了,只是剛好你不適合這個劇本,但不代表你不適合別的劇本,此外,也會告訴他們清楚的淘汰理由,比如劇本裡剛好沒有你這個型的角色。「所以他們的狀態都還蠻健康的。」

 

陳大璞的前一部作品《皮克青春》講的是國中生組樂團的故事,他表示當時太過執著於演員一定要真的會音樂,導致選角的範圍被限制住了,這次片中也出現國樂元素,他不再像之前那麼堅持,只要稍微接觸過相關的樂器就可以了,不足的部份就用後期配音補足。「可是後來那些小孩都真的練起來了。」小朋友們的認真讓陳大璞印象深刻。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劇照(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強調群體的氛圍

 

當小朋友演員的篩選進行到一半時,製片就跟陳大璞表示,因為預算的關係,他們最多只能帶十個人去南投,但是到差不多要開拍前,名單上還有十二個人。「這十二個我覺得都很好,放掉任何一個都可惜。」最後製片組試著說服家長不要跟片,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還好家長都答應了,才有足夠的預算讓這十二個小朋友都參與演出。

 

陳大璞指出,這次他們在處理小朋友的戲時,比較著重群體的氛圍,而不是突出特定的角色。「這些小孩照理講,可能國小就都認識了,因為地方很小,所以他們彼此應該都還蠻熟悉的。」在表演訓練時,也是傾向把他們當成一個群體來看,而不是針對某個特定角色去開發演員。「可能這方面有特別去加強 ,他們整個氣氛非常好,真的很像同一班。」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劇照(圖片取自老師 你會不會回來官方臉書)

 

不只是一個南投的故事

 

陳大璞認為,雖然《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故事發生在南投,可是他認為這不只是一個南投的故事,而是屬於台灣的故事。它雖然是在災難中發生,可是它非常的美麗,而且充滿積極向上的動力。「我覺得很值得所有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去了解或是效法學習。 」

 

(攝影:李昆翰)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關鍵字: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