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達獨子、88歲謝東漢。(攝影:李昆翰)
88歲謝東漢是「台灣首位飛行員」謝文達獨子,記性極好,說起戰前在漢口、南京相伴父親成長的日子,細數情節,要項不忘。
「他墜機3次沒死」,第一次1919年,謝文達從日本千葉下津田沼町「伊藤飛行學校」結業飛行技術時摔機。1925年「北伐」時,當時在馮玉祥國民第二軍效力的謝文達(馮玉祥遭吳佩孚、張作霖夾擊潰散後,謝文達轉投蔣介石),在河南第2次墜機,這2次都幸運未受大傷。
「1930年代誌大條,『軍事編遣會議』後本講好裁兵卻破局,蔣介石1人打6個軍頭,父親在湖南汨羅江(屈原投河處)開國民革命軍最大飛機『上海號』被地面砲火擊中,迫降直撞江邊硬石,在野戰醫院取出頭蓋骨3顆碎骨,臉也變形,從此無法在天上飛超過3小時,轉當作戰參謀。」
「不能再帶機隊,只剩30分鐘訓練飛行任務可出,父親很嘔也只得認命。」惟謝文達秀異飛行能力,當時在軍政部航空署任第二隊隊長(首位台籍隊長)、轉任參謀(首位台籍參謀)等經歷,已不斷寫傳奇。
謝家早年在豐原開糖鋪,以土法製紅糖,初始做的不錯,有資金送謝文達日本學飛機,「後來越做越賠,宣布倒閉,我祖父、祖母帶著二叔到中國東北投靠親戚,父親則從日本過去長春會合。」
謝文達答應一同到中國,有另起原因。
1920年,謝文達在「台中練兵場」(今台中公園以東孔廟、運動場一帶)、「台北練兵場」(今萬華青年公園一帶)飛行表演後,會後在蔣渭水經營酒樓「春風得意樓」(現址為今行政院勞動部)餐聚深談投緣。
謝東漢如今長居的三元街自宅,巧合距離謝文達97年前台北飛行表演場地「台北練兵場」僅數百公尺之遙。
「父親日本學成在台灣做飛行表演,讓蔣渭水相信『被殖民的台灣人智力、執行力與日本人是同等,應爭取同享日本憲法保障參政權、平等權』」,隔年(1921)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個本土結社團體「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女中禮堂成立,謝文達也是創會會員。
「父親表演後回日本深造飛行技術,行前蔣渭水建議他『台灣文化協會是社會運動,你到日本該補念政治學』」,謝文達回日本,白天學飛機、晚上大學夜間部念政治,長達1年,當時指導教授還是日本共產黨書記長。
謝文達寫得比罵得兇,投書日本報章罵日本「小作」(佃農)制度、也在台灣寫論文,「聽說台灣文獻委員會有備存,等他們數位化想留一份」,謝東漢每幾年就往東京舊書攤,想找父親當年在日本的紙本記錄,「今年4月又跑了趟,尚未找著。」
謝文達勤投書,當然被警視廳盯上,時台灣總督田健次郎本發起募款幫謝文達購機的2萬4千日圓也被凍結一半、原先與謝文達談好、要以月薪3百日圓聘他任旗下客機駕駛的「日本航空運輸株式會社」(日本航空前身)也反悔泡湯,「他無法協助豐原老家還清糖廠債務,才答應祖父撤往中國。」
「沒有無線電,陸地如何配合機隊執行任務?在地面擺白色帆布,當中放一突起物,讓空中機隊知道轟炸目標就在前方…」,謝東漢小時候常聽謝文達談出隊經驗,聽得他心馳神往,一度也想投奔天際,接下父親「台灣首位飛行員」傳奇美名。
一次滑翔機活動澆熄謝東漢美夢。
1941年,謝文達曾任汪精衛政權轄下「中華航空株式會社」(華航)理事兼上海支社副社長,「那時有類似台灣救國團組織,寒、暑假辦夏令營,其中一項是滑翔機。」
1944年是謝東漢第一次駕駛實體飛機,「在南京紫金山旁玩,只能搭載1人,無動力一邊10個人用橡皮筋拉,拋射機體出去」,「規定最高只能飛5公尺,當天迎風,我貪玩偷拉操縱桿往上10公尺,日本教官在地面驚叫『駕駛桿向前5度降下!』」,父親一下就收到消息,獨子的關愛太深,喝斥14歲謝東漢就此禁足飛行。
飛行員的兒子當然有飛行夢,戰後1945年回台時,16歲的謝東漢一度有意投身空軍官校,另遭祖父謝春池攔阻,「兒子被糟蹋,別再糟蹋孫子了。」
中、日開戰前1年,謝文達離開空軍,在20歲就認識的日本軍人須賀彥次郎介紹下,轉往親日企業「華航」任職,更秘密擔任日本與汪精衛談判口譯,無意見證汪精衛政權興起,這段經歷讓謝文達即使未參政日本政界,也備受台灣各界「好奇」。
謝文達一生,受日本培養卻參與台灣抗日運動,之後轉赴中國國民革命軍任職,未久又因台籍背景被疑是日諜,輾轉受日本庇護,服務於日本佔領區內民航事業,日本戰敗後返台,晚景有點蒼涼。
他的獨子謝東漢曾對外堅稱,「有人說父親為汪政權做事,絕非事實,『中華航空株式會社』由『日本帝國航空運輸株式會社』出資、日本海軍、陸軍控制,汪只是一個小股東。」
在芸芸眾生活著的瞬間,謝文達從名為「國家」的厚重瘡疤下逐漸消逝,一生徘徊台、中、日3國,漂流在歷史之海裡,一段一段停停走走,彷彿連漂向何方都不明白。
「回台後父親從不願意跟人談起」,1930年謝東漢在漢口出生,小學2年級第一次知道父親曾是飛行員身分,「我看見他戴飛行帽,那時他早因墜機被判無法再領航機隊。」戰後遷返回台,謝東漢更發現父親曾是「台灣首位飛行員」的歷史地位。
謝東漢30多歲就想為父親立傳被阻,「常聽父親聊,太有紀念價值」,寫好幾本筆記卻被謝文達沒收,「當年戒嚴時期,他歷程敏感,怕消息曝露、身為獨子的我有危險,連歷史學者找他也拒訪。」
他當然是懷念父親英雄事蹟的,「以前身體健康時,曾與台灣文史學者籌組『中華民國航空史研討會』,1個月聚1次,約40人參加,最高階成員有退役空軍中將,運作至今。」
他對飛行仍有興趣,訪談間描述謝文達學生、毛邦初兒子毛昭宇駕機飛越喜馬拉雅山,眼神發亮、語氣著實羨慕,「我拿一件模型給你看」,撐起佝僂身子,謝東漢緩步轉進書房。
「這是父親1929年開過的機型」,謝東漢一位戰後到美國當建築師的好友,父親與謝文達也是世交,對模型極有興趣,「他在美國航空年鑑找到三面圖,找中國技師復刻,整塊木頭刨出」,「7年前台灣空軍司令部為814空軍節跟我借展,弄壞2架沒賠」,怕得謝東漢不敢再輕易出借,手邊就剩這一千零一架。
戰前謝東漢正好初中畢業,謝文達給他2條路選擇「念普通高中或日本商船學校」,「爺爺問父親,一個飛行員怎會送兒子念航海學校?」謝文達遠見頗有,稱「當時日本、英國有海軍軍事同盟,承認該校學籍,東漢可直接前往歐美留學。」
謝東漢還沒下決定,戰爭已經結束,謝文達舉家返台,「如果當年去念,可能就沒命了」謝東漢細想。
因戰前在中國的敏感經歷,謝文達返台低調,生活未像中國時風生水起,兒子謝東漢回憶「回台時短暫住回台中豐原,一時間傭人、洋房、大車什麼都沒了」,日子鋒芒趨黯,謝文達重返台北在大橋頭自營「台灣鑄鐵廠」也失利。
那幾年,媒體、學界若著述「戰前兩岸航空史」有誤,謝文達也低調僅以「晉江街人士」去函指正,獨子謝東漢出社會曾任公務員(與軍職無關)數年,後輾轉於楊梅、三峽、土城經手建築業起家,謝家自此與航空界漸行漸遠。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